许大茂看着棒梗那副傻乎乎的样子,心里一阵讥讽。
别说三个月学成,棒梗这辈子都别想学完。
三个月想出师?棒梗想都别想。
不过要是棒梗想出殡,许大茂倒很乐意帮忙。
几个月过去,外头的混乱风向已彻底平息,国家开始着手发展经济。
钢铁厂重新焕发生机,再也不像从前那样半死不活。
刘照天知道,现在是他推行公司改革的时候了。
这一次,他准备大刀阔斧地改革,也不用再担心有人会来破坏。
一方面,工人们全都安分了下来。
另一方面,他曾经帮助过的领导大多已经复职,不少人甚至还升了职。
这些领导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感谢刘照天多年来的照顾。
虽然指望他们违背原则办事不现实,
但在刘照天推进改革、触动部分人利益的时候,
各路阻力必然纷纷出现,
他相信这些人能够护他周全。
之前刘照天提出的产业链结构一体化措施,效果虽不十分显着,
却为全国工厂指明了发展方向,起到了带头作用。
如今,他又提出产学研一体化的新举措:
不仅创办与材料相关的学校、培养人才,
还派出大量员工到全国各地的钢铁厂考察,汇总优秀人才信息。
随后,刘照天针对这些人才派出谈判小组,直接进行跨地区引进。
他为此费尽心思:
只要是有成果的人才,不仅分配住房,
工资和各项福利待遇甚至超过了他这个京城钢铁公司一把手。
如果人才携家属前来,刘照天还协助解决配偶工作、子女入学及重要的京城户口问题。
一时间,众多相关专业人才汇聚公司——
有人为发展,有人为待遇,也有人为户口。
但刘照天不在乎他们的动机,只要能为科研作出贡献,
他投入的财力与人情便不算白费。
随着大量技术人员和学者加入,
工厂首先对设备工况进行精细调节,使经济指标达到最优,领先全国。
随后,以这些人才为基础成立了科研院,
分成若干小组,主攻国内急需、却长期依赖进口的特种钢材。
一年多下来,钢铁总产值跃居全国第一,
科研院也成功研发出多种特种钢材,成绩显着。
然而光鲜背后也有压力:
各地钢铁厂匿名举报不断,各种栽赃陷害接踵而至。
高层领导多次找刘照天谈话,希望他有所收敛。
最终,惊动了最高层领导,刘照天被直接叫进办公室谈话。
小刘,咱们在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要重视稳定和团结,不能再出现引发民怨的情况。
现在钢铁公司虽然发展得不错,但潜藏的隐患也不少。你还年轻,每一步都得走稳。
刘照天点头应下,接着说道:“领导,这些道理我都明白。但我认为我们的工业基础仍然薄弱,而钢铁正是工业的基石。
我们国家真正的钢铁人才有限,我只能把人才集中起来,共同攻关、突破难题,这样才能打破国外的技术封锁。
每个钢铁厂里真正的人才也就那么几个,大家虽然重视人才,但那些人才在他们那里能发挥多大作用呢?
是当总工程师用,还是仅仅做个技术员?
如果让一个身怀绝技的人只做普通技术员,是不是太浪费了?毕竟技术员相对容易替代,而科学家却是不可替代的。
我知道这样做会带来很大隐患,涉及几十家钢铁厂,以后我在同行里可能就难做人了。
但如果不这么做,我心里实在不安。我们再不自力更生、继续吃老本,将来所有特种钢材都得依赖进口。
领导,毕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现在他们愿意平价卖给我们,无非是想限制我们的自主研发。
一旦我们停止研发,他们不仅赚我们的钱,总有一天还会用我们的钱来卡我们的脖子!”
…… ……
其实领导一直关注刘照天,对他也有所了解。
过去几年刘照天一直保持低调,说明他并非看不清形势。
而是他真切感到国家发展迫在眉睫,才会采取这样激进的举措。
而国家建设恰恰需要这样的人,才能让事业蒸蒸日上。
领导清楚,现在反对刘照天的人不少,虽然也有人支持他,
但这样的支持还远远不够。他觉得自己也应该给予一些支持,让刘照天能坚定地走下去。
于是他铺开宣纸,挥毫写下十四个字,送给刘照天。
递过去时,他轻声说道:“希望你我共勉。”
刘照天接过宣纸,看到上面的内容,心中感慨万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他郑重地点头,见领导看了看手表,知道是时候告辞了。
回到公司后,刘照天没有把领导的题字裱起来挂在显眼处,
而是用玻璃板压在了办公桌上,让这句话每天提醒自己,未来的路该怎么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四合院:我的海王技巧用来坑禽兽请大家收藏:(m.20xs.org)四合院:我的海王技巧用来坑禽兽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