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刘照天重新投入与机械设备相关的日常工作。与之前在钢铁厂追求产量、面向国内外销售不同,设备采购部的主要任务是支出——负责使用外汇采购全国各地工厂急需的设备。
各地上报的采购申请纷至沓来,驻京办代表们手段多样,苦肉计、美人计、暗度陈仓等层出不穷,各显神通。刘照天理解他们的苦衷,但外汇储备有限,他必须格外谨慎,不敢有丝毫大意。事实上,光是采购国外文献就用掉了超过一半的外汇额度。
刘照天需要负责采购一批急需的设备。
上任一个月后,领导便安排他前往香江,采购一台关键机床——四轴联动机床。
先进机床是制造高精度设备的基础,精度往往决定设备的质量。
领导特别强调:“只要把这台机床带回来,就是大功一件。”
他还充满期待地说:“有了四轴联动,国内就不必再依赖国外昂贵配件,许多问题我们自己就能解决。”
当时国内设备多沿用苏式设计,特点是笨重粗糙。
要加工精密零件,国内技术尚有不足,只能引进更先进的机床。
苏式设备的“傻大黑粗”并非源于设计风格,而是因为当时苏联本身也缺乏先进机床,属于无奈之举。
刘照天此行的任务就是采购机床。
尽管西方已有更先进的五轴机床,但即便是相对落后的四轴联动机床,仍属于禁售品。
刘照天对这次采购并不抱太大希望。
交易对象是着名的“西芝公司”,据他所知,该公司此前从未向华夏出售过精密仪器。
几年后,西芝确实曾向苏联出口过精密机床,但这一行为被曝光后,引发了星条国的强烈反应。
有议员在国会大厦公开砸毁西芝产品,甚至发生了针对樱花移民的暴力事件。
星条国不仅未道歉,反而对西芝实施了严厉制裁,并要求樱花国赔偿,称其行为对多国造成损害。
樱花国只能不断鞠躬道歉,西芝公司甚至花费数亿日元刊登“悔罪广告”,才平息了 。
由此可见,即便冒着巨大风险向苏联出口,西芝也不愿与华夏交易。
他们宁可面对更严厉的后果,也不向华夏开放交易渠道,这背后也有其原因。
自然地理环境对一个国家民族性格的塑造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樱花国国土面积狭小,资源匮乏,灾害频发。这样的自然环境造就了樱花国人独特的民族性格。
山地和山脉占据了该国总面积的大部分,可利用土地十分有限。除了淡水和森林资源外,石油、煤炭、金属等重要资源极度缺乏。
樱花国地质灾害频发,火山、 和海啸是该国三大自然灾害。每年发生数千次 ,其中有震感的约一千五百余次,平均每天四次。
恶劣的自然环境培养了樱花国人强烈的危机意识。面对频繁的灾难,他们逐渐接受并适应,磨练出坚韧的毅力。
他们渴望拥有一片不必时时担忧自然灾害、不必与自然力量抗争的大陆。于是,他们将目光投向了幅员辽阔、资源丰富的华夏。
起初试图使用武力手段。当武力未能得逞后,转而寻求从经济上控制华夏。
樱花国一直希望将本国产品倾销至华夏,这既能限制竞争对手,又能提振本国经济。但由于华夏尚未全面开放,这一目标难以实现。
最终他们想出了一个办法:无偿援助。他们深知华夏当时的经济状况,相信对方不会拒绝。
他们计划以援助之名行剥削之实。获得华夏政府同意后,立即在华夏多地免费帮助建设工厂。
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所有的馈赠都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更何况樱花国绝非慷慨的施予者。他们的所有付出,终将要连本带利地收回。
因此,樱花国对华夏的援助从一开始就附加了限制性条款:援助贷款只能用于采购樱花国企业的产品。这可谓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当时樱花国制造业正苦于找不到市场,这一安排恰好为他们解决了产品销路问题。
以沪上的宝钢集团为例,刘照天很清楚其中内情——设备采购和项目建设完全由樱花国企业包揽。
工厂免费建成,试运行一切正常。
然而,当外籍技术人员离开后,设备便开始频繁出现各种故障。
对方却从不透露维修方法,而是派遣工程师携配件前来,提供有偿服务。
虽然项目本身未收费,但高昂的服务费和零件费用依然产生。
因此,宝钢项目所投入的资金,实质上又回流到了樱花国,只将项目留在了华夏。
樱花政府向华夏提供的援建款项,大部分最终仍由樱花企业收入囊中。
这些回流的资金不仅挽救了樱花企业,还帮助它们打开了华夏市场。
刘照天深知樱花国的这种操作,因此对自己所获消息的真实性存疑。
他将自己的顾虑向高层领导作了汇报。
然而领导仅是眉头微蹙,并未回答刘照天的问题。
刘照天便明白,高层领导其实也清楚樱花国的伎俩,了解其中的门道。
但在当时,西方国家对华夏实施全面禁运,任何高科技产品均不向华夏出售。
因此,樱花国几乎成了唯一的渠道。
喜欢四合院:我的海王技巧用来坑禽兽请大家收藏:(m.20xs.org)四合院:我的海王技巧用来坑禽兽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