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钱倒是其次,在让广大男女生活更“幸福”这件事上,刘照天向来义不容辞。
其余大部分资金将用于收购李家坡那家电动工具公司。
电动工具看起来品类繁杂,但利润却相当可观。无论是电钻、电锯,还是各种小家电,比如刮胡刀、吹风机,即便再过几十年,这个行业依然充满活力。
尤其是其中快慢速电机的技术,还能无缝应用到“玩具”产品上。
剩余的现金则全部投入香江的金融市场,慢慢布局。
不过这些事并非一蹴而就。
因此,刘照天现在有了时间去整顿那些收购来的报刊。
他要在与伦敦关系未恶化之前,尽快在传媒界站稳脚跟。
时间只剩下短短几个月。
然而对于报纸经营,刘照天仍是个新手。
大方向上还能指点一二,但具体操作却依然一窍不通。
直到挖来一些报业人才之后,他才敢大刀阔斧地改革。
半年内,他一共收购了三十六家报纸。
每月亏损高达一百多万。
虽然这些报纸目前仍在赔钱,但至少解决了销售渠道的问题。
如今完全通过报纸佬的渠道发行,避开了沈璧等人掌控的报纸分发协会。
终于不再是圈子内自娱自乐的产物了。
刘照天不想外行指挥内行,
因此将新报刊的组建工作全权交给刑召负责。
刑召原为《东方日报》的主编,经查老先生介绍后投到刘照天旗下。
起初他也有过犹豫,
但在听到刘照天开出的薪酬待遇后,毫不犹豫地接受了邀请——工资整整提高了三倍多。
有朋友劝刑召慎重考虑,认为刘照天虽有钱,背景却是最大限制。
刑召表面认同,内心却不以为然:你知道什么!
加入刘照天的公司后,他才见识到什么叫做财大气粗。一家成立仅一年的玩具公司,净利润竟达二十多亿。
分发协会封锁发行渠道,刘照天就花两千多万另建渠道。
他这才明白什么叫“大水喉”,什么叫“猴赛雷”。
况且,他在《东方日报》担任主编多年,而总编一职与马家关系紧密。
只要现任总编还在,他在《东方日报》就永无晋升可能。这也是他决心赌一把的关键原因。
刘照天这边也放心地将报纸组建工作全权交给刑召。
一方面,查先生推荐的人在品性上应该不会有问题。
另一方面,通过观察,发现这个人身上也有几分自己的影子。
他挥舞着钞票,四处招兵买马,从《星岛日报》挖来七八人,《东方日报》也挖走十多个,连查先生的《明报》都没放过。
出手着实凌厉。老东家《东方日报》的小马找他谈时,他只淡淡回应:“挖人是正常的商业竞争,有问题请找刘照天刘总。”
过去,刑召一直有些畏惧这位老板。但自从被刘照天纳入麾下,他才意识到,背景有时是束缚,有时却真的太好用了!
刘照天对他也彻底服气——这扯虎皮做大旗的本事,比起自己来丝毫不差。
虽然刘照天也接到了《东方日报》小马和《星岛日报》老胡的抱怨电话,但他只是笑着打哈哈,言下之意是:一切问题,由他刘照天承担。
刑召这一系列手段果然见效,钱多,人手就多。不到一周,《今日头条》的框架已经成型,《八卦周刊》《娱乐日报》《娱乐圈》《扒明星》等七八份娱乐报刊也相继搭建完成。
这些报刊的总编和主编都是从各大报社挖来的,而基层编辑和记者,则大多来自刘照天收购的那些报社。之前收购的三十多家报刊,共有五百多名员工,其中一百多人加入了《今日头条》,其余大部分并入几份八卦报纸和周刊。
刘照天当初收购这么多报纸,一是为了渠道,二就是为了这些人。有经验的员工很值钱。那些小报销量不佳,部分原因是员工能力有限,但更关键的是缺乏好的掌舵人。
别忘了,这五百多人中,除了一小部分是靠关系进来的,大多数能力都很强。刘照天不需要他们做主编或老板的活儿,只要各司其职就足够了。再加上他们的人脉与多年维护的关系,这些员工的价值,并不亚于渠道本身。
看到基本框架已经搭好,刘照天又出资五百万,专门购置印刷设备和厂房。他清楚现在房价不低,但这些是必要投资,而且他现在追求的是效率,也不差那几十万的小钱。
拥有自营印刷厂的优势不仅在于降低印刷成本,更重要的是能够灵活调控印刷数量,并确保新闻稿件的严格保密。
近期的一系列改革措施,让员工们心中不免有些忐忑。
由于这些调整大多由刑召主导,而刘照天却很少露面,更增添了大家的不安。
当得知刘照天今日将亲临报社指导工作后,许多人脸上浮现忧虑,心情如临审判。
在香江,报社职位无疑是一份优厚的工作,没有人愿意在年长之时再经历漂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四合院:我的海王技巧用来坑禽兽请大家收藏:(m.20xs.org)四合院:我的海王技巧用来坑禽兽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