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树青山》的故事,总体而言还是比较简单的。
白溪村的致富之路虽然颇有曲折,但最后的结局却是标准的大团圆结局:白溪村的村民经过努力奋斗,终于将白溪村从深山里的闭塞贫瘠小村庄,建设成繁荣富裕的新农村。
姜有财的好吃懒做并没有打击到村民们的信心,毕竟不能为了一粒老鼠屎就不煮粥了不是?
白溪村村委动员大家种“贡米”水稻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外出务工的白溪村年轻人耳中。
他们心中一个新的希望正在冉冉升起,如果能留在家乡好好发展,谁愿意在外面受苦受罪呢?
在消息传出去的第三天,一个在县里务工的年轻人连夜赶回家中,回家的第二天,他加入了修路队……
紧接着,第二位、第三位、第四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披星戴月回到了家乡,陆陆续续加入了修路队。
姜玉在决定建设白溪村后,除了走家访户了解情况外,还为修路做了不少准备工作。
为拿出真实可靠的修路数据,做好预算,她带着支部书记和村委成员,攀爬在荆棘纵横的高山上,砍荒走线,进行线路勘察。
这项工作按常规至少需要半年才能完成,但支部书记他们一刻也等不了了,纷纷催着姜玉回去休息,他们自己却要在山里干个通宵。
姜玉拗不过他们,原本也是担心他们身体受不住才提议要休息的,现在既然他们都没意见,在一腔热血之下,她干脆地说道:“好,干了!”
“不过……”姜玉给他们打好了预防针,“要是实在撑不住了,早点休息。别路还没修好,自己的身体先垮了。”
一群人嘴上答应的好好的,实际上,他们却是日夜奋战,仅用了一个多月时间就完成了这项任务,为之后的线路规划、项目招投标及资金筹集打下了良好基础。
“都安排好了,咱们村有人托关系说了说,人家每平方给咱们优惠!”
“这家料场老板人不孬,咱们自费修路的话,要价比咱们之前想的低多了!”
好消息有不少,坏消息也有。
“咱们村的人都说好了,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就连咱们村的李寡妇、腿瘸了的刘麻子都愿意来工地帮着做饭送饭,就那几个二流子,尤其是姜有财,说的话真是气死个人!”
五伯说着,直拍大腿,显然被气得不清。
“这么好的事,惠及子孙后代,他怎么就意识不到呢?”
老村长从鼻腔里重重“哼”了一声,“他不来正好,我还怕他捣乱呢。”
老村长只是赌气这么一说,没想到五伯听着更来气了,“我还没说完呢,他在我面前耍横,说‘你们愿意修就修,但是不能从我家门前和田前过,否则就闹事’。你们听这话气人不气人?”
于是,一群人听完,都开始发愁了。
不行就把他家的路绕一下吧,姜玉心里想到。只是预算可能又要上涨了。
“村长——姜叔——五伯——”一道响亮悦耳的声音传到姜玉的耳朵里,让她不由得抖擞了精神。
抬眼望去,是一个二十来岁的短发姑娘,手上提着一个灰棕色的大包,肩上还背着一个大黑书包,正在朝着他们的方向招手。
姜玉并不记得自己在村里见过她,老村长出言解释道:“这是姜照,姜有财的姐姐,之前她叫姜招弟,后来她给自己改了这个名字。”
姜照是听说了村里要修路的事,和同村的人连夜赶回来的。
这个姑娘听到了他们刚才的谈话,一句话解决了他们的顾虑。
“我们家现在我说的算,修!就按照原来的计划修!”
……
姜照说话算话,后来的日子,姜有财被她管得牢牢的,根本动不了歪心思。其他几个二流子没姜有财这么难缠,费了点功夫,也全都解决了。
修路工程顺利地进行了下去。
全村的男女老少齐上阵,历经几年的艰苦奋斗,一条盘绕在悬崖峭壁间的“天路”修通了!
这时,最新改良好的一批的稻米,刚好收割完毕,产量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产!
借助村里展开成立的合作社,一批批品质优良的“贡米”通过这条路,被买往全国各地,甚至在博览会上也受到了买家的青睐,价格翻了几倍,成为了“抢手货”!
姜玉还利用白溪村自然、朴拙、秀美的自然资源实现了旅游开发。
脱贫摘帽不是姜玉心中的终点,而是白溪村新生活的起点。
姜玉建立“大美白溪村”的x信公众号,吸引远在他乡的村民归乡或者为家乡的发展出谋划策。
姜玉觉得,只有多为农业发展找出路,让农村更有吸引力,让人才源源不断地回流农村,才能够更大程度上避免贫困群众脱贫之后又返贫。
另外,她还计划在村里建一个小学,让孩子们不用再走远远的山路,才能去学校。
姜照知道了她这个计划,正在积极地备考,准备拿下教师资格证,去学校里当老师,李寡妇也打算去学校食堂里当个厨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只想回地球的我靠写文和编剧爆火请大家收藏:(m.20xs.org)只想回地球的我靠写文和编剧爆火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