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炽听到朱瞻基这番有理有据的话,连忙点头附和道:“哎对,对,对!”
朱高煦闻言,不禁侧目看了一眼朱瞻基,心中暗道:“看来我倒是小瞧这个小子了。”
他瞪着朱瞻基沉声说道。
“小子,你过界了。”
说完,便转身对朱棣拱手郑重说道。
“皇上,儿子认为,这次不仅要搜捕刺客,朝里朝外的官员也得好好查一查。看看这里边到底有没有人吃着我们的饭,心里还想着建文皇帝!不然,刺客怎么会如此猖獗?”
朱棣沉着脸,目光如炬地盯着朱高煦,冷冷说道:“所以,你想要军权……是吧。”
朱高煦闻言,下意识抬头惊呼道:“啊?”他没想到,自己的小心思竟被老爹一眼看破。
然而,朱棣并未拒绝,而是面带一丝淡淡的微笑,缓缓说道。
“好。朕已经派五城兵马司的人来了。你负责搜捕刺客,至于清查官员,也按你的意思办。”
朱高煦见状,顿时神情雀跃,连忙拱手应道:“遵旨!”说完,便快步退了出去,仿佛生怕朱棣反悔。
朱高炽看着这一幕,惊得目瞪口呆,结结巴巴地说道。
“我…我…我……”
朱棣瞥了朱高炽一眼,然后对着朱瞻基淡淡说道:“把你爹搀起来吧。”
朱瞻基点点头,应道:“是。”
随即上前将胖爹扶了起来。
等朱高炽站稳后,朱棣语气平静的问道:“这十个月没什么大事吧?”
朱高炽低头拱手,恭敬答道:“是是是,天下太平。”
朱棣见状,轻挥了挥手,语气平淡道:“行了,回去吧,没事了。”
朱高炽闻言,微微一愣,随后点点头应道:“是。”便转身退了出去。
待朱高炽离开后,朱棣又看向朱瞻基,问道:“现在见过他们后,你觉得(此事)谁最可能?”
朱瞻基略一思索,坦然答道。
“首先排除我爹,然后建文、二叔、三叔、鞑靼与瓦剌部之中,我认为可能性最高的是建文和二叔,其次是鞑靼与瓦剌部和三叔。”
他顿了顿,继续分析道:“如果是建文的话,那他可能是想要浑水摸鱼,伺机复辟,所以来这么一出刺王杀驾,要是真成功的话,到时候就有机会火中取栗了。”
“倘若真是二叔的话,那不得不赞一声高明了。”
“私底下养着一群靖难遗孤帮着做事,做出来的事还可以推给建文和我爹,然后又可以借着这些事向爷爷您邀功,还可以捞军权,一石三鸟,布局之深远,不愧是爷爷您的儿子。”
朱瞻基说完后,特意看了一眼朱棣的反应。
朱棣脸色平静,看到朱瞻基停了下来,便挥挥手说道。
“接着说。”
于是朱瞻基接着说道。
“至于三叔和鞑靼与瓦剌部,其实也只是理论上有那个可能,真说起来,还是不太可能的。三叔是有那个野心,但却没有那个胆量。鞑靼与瓦剌部虽是有那个胆量,但却没有这个脑子,而且也鞭长莫及。”
朱棣听完,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单手叉腰,抚着胡须点头说道。
“你分析得很不错,但抓贼要抓赃。就先让你二叔折腾两天,让他觉得,我们就这么蠢,什么都没有发现。两军阵前,你要尽一切努力让对方轻视你。”
朱瞻基郑重地点头:“明白,示敌以弱而乘之以强。”
朱棣听到这话,欣慰的点了点头。
随后他沉吟片刻,继续说道。
“爷爷派你个差事,等你二叔折腾完,你到锦衣卫里去,挑几个精明能干的人,把这件事情查清楚。看到底是建文,还是你二叔在搞鬼。”
说着,他指了一下御案说道:“爷爷把金令牌给你了,赐你先斩后奏之权。”
朱瞻基闻言心中一动,试探性地问道:“爷爷,听说您新成立了个东厂?”
(注:此时大概是公元1412年,永乐十年。在正史中,朱棣是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正式设立的东厂。)
(但在《大明风华》中,朱棣却是在公元1412年设立的东厂,出处是孙若微养父孙愚带着靖难遗孤返回应天府刺杀朱棣时,曾经说过朱棣又建立了东厂。因此,这里以《大明风华》中的信息为准。)
朱棣点头说道:“不错,但只是初立,还没几个人。”
朱瞻基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笑着说道:“那能不能交给我来管?”
朱棣眉头一挑,略带惊讶地问道:“你管?东厂里面可都是太监,让你去管,像什么话?”
朱瞻基不慌不忙地解释道:“爷爷,三叔都能管锦衣卫北镇抚司,我管个东厂又能怎么样?再说,只要您下道旨意,把东厂的名字换一下,改成……‘听风卫’不就好了。”
朱棣沉吟片刻,轻点了点头说道:“听风卫?这名字倒也不错。既然如此,那就依你好了。”
朱高炽是太子,负责朝廷政务,朱高煦是汉王,掌管了不少军权。朱高燧是赵王,统领御林军、锦衣卫。只有他这个孙子手里头还没什么权力,所以他觉得把这个听风卫交给朱瞻基管管也无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明:二十八部绝世武功助我君临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大明:二十八部绝世武功助我君临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