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谦并非敷衍,他深知这份旨意背后沉甸甸的分量。广传武道,这是要改变整个大明子孙根基的大事!
一旁的几名随行官员,多是詹事府和工部的属员,此刻也早已回过神来,纷纷躬身附和:
“殿下胸襟,光照日月!此策一出,我大明国祚必更添千年根基!”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臣声音洪亮,捻须感慨。
他亲眼目睹了皇帝、太子这两年精神矍铄、旧疾消退的变化,深知这“强身健体”四字的分量绝不简单。
另一位官员抢着说道。
“殿下英明!此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不仅于国有大利,更是于民有天大的恩典啊!”
语气充满热忱。
他脑子里飞快地转着念头。
自己那体弱的幼子,还有家族里那些不成器的纨绔,这下有救了!
只要能学到太孙殿下的法门,哪怕只是殿下的“基础”,那也是了不得的造化!
“正是正是!”
众人一片应和之声。
此刻,绝没有任何一个官员敢对这些“基础拳法”、“基础内功”心存轻视。
虽然他们本身不通武学,不明其中的精深奥妙,但官场上那个越来越真切的传闻,早已如春风般传遍了。
那支由太孙殿下亲手训练的新军,其恐怖的战力、令行禁止的纪律、远超常人的耐力,据说秘密全在于殿下所传授的独特武功!
更令人心惊的是,当今圣上陛下,年逾花甲却越发精神健旺,处理繁重政务仍面不改色。
太子爷近来也是容光焕发,连几位日日案牍劳形的内阁阁老,据说也是步履轻快,精力充沛得让年轻人汗颜。
宫内隐隐有风声流出,这一切的源头,正是太孙殿下进献或者赐下的修身养性、固本培元之法!
这些“基础”功法,就是那神奇力量的源泉!
虽然殿下亲口说了重在调养奠基,实战有限,但光是能“蕴养一丝内力”、“固本培元,祛病强身”、“使筋骨强健,气血充盈”。
这对他们这些身体逐渐走下坡路,或者家里有体弱子嗣的官员们来说,无异于仙丹妙药!
尤其是殿下还要将其刊载于《大明周报》,这是何等的大公无私,何等的气魄!
徐谦再次躬身,语气诚恳坚定。
“殿下放心,臣等必视此体育新科与经义、农算等诸科同等重要,选拔良师,严加督导,务使我大明学子个个文武兼修,不负殿下拳拳爱民之心、兴国之志!”
其余官员也齐声道:“臣等谨记,必不负殿下重托!”
朱瞻基笑着点点头,然后继续巡视“大明皇家银行”设在顺天府的总号。
宽敞明亮的大堂内,存取银钱、兑换宝钞、办理异地汇兑的商人百姓秩序井然。账房先生拨打算盘的清脆声响汇成一片独特的乐章。
他随机抽查了几份账目,目光锐利如电,任何一丝异常的墨迹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朱瞻基视察了规模日益扩大的养殖场,看着膘肥体壮的猪羊鸡鸭。
他走进御膳楼的后厨,了解新菜品的研发与食材供应链;他翻阅最新一期的《大明周报》,关注着舆论的动向和朝廷政令的传达效果。
他更关心新粮种的推广。深入田间地头,查看土豆、红薯、玉米的长势,与老农攀谈,询问新作物对土地、肥力的要求和实际产量。
对于各地报上来的水旱灾情和扶贫济困的奏报,他尤为重视,常会亲自调阅案卷,甚至派身边得力的宦官或侍卫持他的手令前往实地暗访核查。
而这一切巡查的核心,便是“吏治”。
朱瞻基那双突破后愈发深邃锐利的眼睛,仿佛能洞穿人心。
他利用自己超然的地位和无人敢质疑的权威,在巡查过程中“现场办公”。
若发现地方官吏有胆敢侵占百姓田产、克扣赈灾钱粮、勒索商贾、或是侵吞大明产业(如匠作学堂产出、银行资金、工厂利润)者。
无论官职大小,背景深浅,他当场便令随行的听风卫或亲兵亲卫拿下。
证据确凿者,直接以“侵夺国本、祸害黎庶”之名就地严惩,轻则革职查办,抄没家产,重则立斩不赦!
其雷厉风行、铁腕无情的手段,令沿途官吏无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对于那些只是违反一般大明律令,如小范围贪墨、程序疏漏、行政效率低下等,未触及“侵占国本民生”这条红线的官员。
他则视情节轻重,或当面申饬,或限期整改,或罚俸降职,给予了相对“温和”但也足够警醒的处置。
他虽不在朝堂中枢参与最高决策,但这种无处不在、高效务实、赏罚分明的“巡察”,却像一股强劲的旋风,自上而下地席卷着整个官僚体系。
所有官员都清楚地意识到,太孙殿下虽在奉旨“安心造娃”,但他那双洞察一切的眼睛从未离开,他那把悬在贪官污吏头上的利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锋利和迅捷!
整个大明的行政效率,在这种无形的压力与示范下,竟也悄然提升了几分。
白天巡视四方,查漏补缺,挥斥方遒。夜晚耕耘后宫,播撒希望,不辍“正业”。
倒也没有把时间白白浪费。
喜欢大明:二十八部绝世武功助我君临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大明:二十八部绝世武功助我君临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