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身边是同样伪装的张顺,两人像冬眠初醒的蛇,气息压得极低,心跳都似放缓了。
探照灯光柱又扫过前方十几米,移开后,黑暗重新笼罩。
王根生动了,动作慢得像没有风声,腹部贴地,靠手肘脚尖的微小力量一点点蠕动,每次移动都利用地面起伏和新草掩护,避开探照灯可能的轨迹。张顺紧随其后,无声得像影子。
铁丝网越来越近,王根生的眼适应了黑暗,看清底部几个破洞 —— 老乡为捡据点垃圾弄开的,鬼子懒得补。他选个稍大的洞,身体像液体般滑过去,铁丝擦过伪装服,沙沙声被山风吞没。张顺也顺利潜入。
进了铁丝网,危险陡增,最近的碉堡才三十多米,射击孔像要吞人。两人更谨慎,几乎一寸寸挪,耳朵捕捉着任何声响。
碉堡里传来隐约的日语交谈,夹着咳嗽和哈欠。一个粗哑的声音抱怨天闷、清酒不够,另一个嘟囔着快换岗了。
王根生和张顺无声交换眼神,他小心地从怀里摸出缴获的日军铝饭盒,轻轻放在地上。饭盒内壁磨得光滑,像个微型潜望镜。他把眼凑近盒边,慢慢调整角度。
铝盒内壁清晰映出射击孔内的景象:昏黄灯光下,两个鬼子抱枪缩在避风处打盹,歪把子机枪架在射击孔旁,旁边没弹药箱,只有两个弹斗,地上堆着空酒瓶和饭盒。
王根生屏住呼吸,把画面刻在脑子里,慢慢收回饭盒,再次伏低。
时间流逝,夜风带着点凉,却不刺骨,碉堡里的交谈声低下去,只剩鼾声。
突然,据点中央传来脚步声和说话声,伴着手电晃动的光 —— 换岗的巡逻队来了!
王根生和张顺瞬间压到最低,几乎贴地,连呼吸都停了。脚步声由远及近,手电光漫无目的地扫过他们藏身的乱石堆,几次从头顶掠过,能看见光柱里的尘埃。
张顺的手指下意识扣住腰间匕首,冰冷的触感传来。王根生用眼死死按住他,示意不许动。
巡逻队在离他们不到十米处停了下,一个伪军抱怨:“妈的闷死了…… 这鬼地方,八路才懒得来……” 另一个催:“少废话,换完岗回去歇着!”
手电光移开,脚步声朝另一座碉堡去了。
直到光亮和声音彻底消失在风里,王根生才慢慢吐出一口白雾。他和张顺再次交换眼神,以比来时慢十倍的速度,像在刀尖上跳舞,一点点退出铁丝网,隐没在无边黑暗里。只有冰冷的铝饭盒上,残留着射击孔内的画面,和他们在鬼门关走一遭的记忆。
第三天上午,一个振奋的情报来了:那十辆蒙厚帆布的日军卡车组成的车队,在一个日军小队和一个排伪军押送下,又从平遥驶向介休!车体重得压得路面呻吟,轮胎陷进泥土,车辙显示载重远超普通运输。正好在李庄堡和青石峪之间的路线上!
第三天傍晚,残阳如血,把团部小窗染得通红。
桌上摊着几张标满符号的草图:小六子带回的太长公路运输记录图,尤其醒目地标着那支十辆卡车、日军小队押运的车队情报(约两天一趟,规律强);旁边是公路沿线据点草图,其中两张被小六子放在最上面,用炭笔圈了重点:李庄堡和青石峪。
李云龙双手撑着桌沿,头快埋进地图里。孔捷也凑着,吊着手,眼神锐利,手指在图上点点戳戳。
小六子嗓子沙哑,先指着运输队情报,声音带着兴奋:“团长,副团长!太长公路这段摸到条‘大龙’!十辆卡车!押运的是一个日军小队,五十四人,三挺歪把子、两具掷弹筒,加一个伪军排三十人!车辙深得很,轮胎都快扁了,拉的不是军火就是粮食被服 —— 绝对是硬骨头,也是流油的肥肉!关键是规律,约两天一趟,就走这段路!”
他拿起那两张重点据点图:“按您命令,把沿线据点筛了一遍,揪出这两个最合适下嘴的‘软柿子’!”
先指一张图:“这个在公路南段,离平遥近,叫‘李庄堡’!卡在小山包上,视野好,但守备稀松!里面鬼子一个加强分队,顶多三十五人,歪把子二挺,没见掷弹筒!
伪军一个排三十来人,纯粹凑数,白天缩炮楼打牌,晚上哨兵抱着枪打瞌睡!工事破,铁丝网好几个窟窿!”
再指另一张:“这个在北边,靠近介休,叫‘青石峪’!位置偏点,在山沟里,守着进山小道,离公路就二里地!守备和李庄堡差不多,鬼子四十人左右,三挺歪把子,伪军一个排。关键是他们麻痹得很,工事年久失修,晚上哨位跟没有一样!林队长他们摸得更细,您看他们的图!”
林骁立刻接上,手指点着详图:“团长,副团长,青石峪就是个纸老虎!火力点、弱点、哨兵规律都标在图上了。”
他特意指王根生侦察的部分,“王根生昨晚摸进去看了,东边碉堡鬼子晚上缩着打盹,歪把子旁边就俩弹斗!最关键是,青石峪和李庄堡一南一北,正好卡在那十辆卡车的路线两侧,相距不到三十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亮剑之团长到兵团司令请大家收藏:(m.20xs.org)亮剑之团长到兵团司令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