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大地硝烟渐散,但李家峪大捷的冲击波,却以燎原之势,迅速席卷了整个中国。
八路军总部的通电,如同一颗精神原子弹,在因连续失利、汪伪政权成立而略显沉闷压抑的国内抗战舆论场上,掀起了滔天巨浪。
全国各大报纸,无论立场如何,无一例外地都在最醒目的位置,用最大号的字体刊载了这一惊天捷报!
“号外!号外!八路军晋中奇兵,全歼日寇第九旅团主力,击毙敌酋池上贤吉少将!”
“华北敌后抗战之空前大捷!歼敌近四千,粉碎铁壁合围!”
“民族英雄李云龙!再创辉煌,敌后战场绽放将星光芒!”
街头报童嘶哑的吆喝声此起彼伏,行人纷纷驻足,争相购买,一时间洛阳纸贵。人们拿着报纸,聚在一起,激动地议论着,脸上洋溢着久违的振奋与自豪。
茶馆里,酒肆中,学校内,甚至是颠沛流离的难民营地里,李云龙和新一团的名字被反复提及,成为了勇气、力量和胜利的代名词。
这已经是李云龙这个名字,在短短数月内,第三次大规模地登上全国性的报纸。每一次出现,都伴随着更加辉煌的战果,其声望如滚雪球般壮大。
许多热血青年,正是在这一次次的捷报激励下,将目光投向了华北,投向了八路军,心中埋下了“参加抗日队伍,像李团长那样打鬼子”的种子。
而这第三次,歼灭整整一个旅团大部,击毙日军现役少将!这战果太过骇人,太过辉煌,它像一道划破黑暗苍穹的闪电,猛烈地撞击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将全国抗战热情推向了一波新的高潮。
“又是这个李云龙!太厉害了!”一个戴着眼镜的学生用力挥动着报纸,激动地对同伴说,“歼敌近四千!还打死了一个鬼子将军!这是咱们抗战以来最解气的一仗!”
另一个学生附和道,“八路军是真在打鬼子,而且能打大胜仗!”
一位老者捻着胡须,眼中含泪:“苍天有眼,华夏有望啊!有此等虎将,何愁日寇不灭!”
街头募捐支援抗战的摊位前,因此变得更加踊跃,商贾、市民纷纷解囊。许多原本对前途感到迷茫、对抗战产生悲观情绪的人,重新燃起了希望之火。
影响最为直接的是兵源。在全国各地的八路军办事处、招募点,出现了空前踊跃的报名场面。
无数青年学生、工人、农民,怀着“参加八路军,跟着李将军打鬼子”的满腔热血,毅然决然地告别家乡和亲人,冒着重重风险,千方百计地想要奔赴华北抗日前线。
李云龙和他领导的新一团,无形中成为了一面极具号召力的旗帜,极大地促进了抗日力量的发展壮大。
……
山城重庆,委员长官邸。
气氛却与外面的热烈欢腾截然不同。书房内,空气凝重得几乎要滴出水来。
委员长面色阴沉地坐在沙发上,手中捏着几份不同渠道送来的战情通报和报纸,上面的头条无一例外都是“李云龙”和“晋中大捷”。他越看眉头皱得越紧,最终猛地将报纸摔在茶几上,发出“啪”的一声脆响。
“娘希匹!”委员长用浓重的浙江口音骂了一句,胸口微微起伏,“又是这个李云龙!一线天、介休城,现在又是李家峪!歼敌近四千,击毙少将旅团长!这消息,到底确不确实?!前两次他们吹嘘,我们未曾理会,此次竟变本加厉!”
军政部长何应钦连忙上前一步,小心翼翼地回答:“委座,军统局太原站以及二战区长官部多方核实……
虽具体歼敌数字或存八路军惯有之浮夸,但其第九旅团指挥部确遭重创,旅团长池上贤吉少将阵亡,下辖三个主力大队损失惨重,应……应属事实。
日军华北方面军内部震动极大,筱冢义男之指挥能力已遭大本营质疑。”
“事实……又是事实!”委员长喃喃重复着,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沙发扶手,目光锐利地扫过何应钦和侍从室主任林蔚。
“这个李云龙,原先名不见经传,这短短一年不到,竟屡建奇功,声名鹊起!其势已无法压制!全国舆论鼎沸,各界瞩目!我们若再毫无表示,岂非显得我中央政府吝于赏功,罔顾抗战大局?徒令亲者痛仇者快!”
林蔚低着头,轻声道:“委座明鉴。此事确已无法回避。然如何嘉奖,却需斟酌。八路军……十八集团军虽名义上隶属我战斗序列,实则自成体系,听调不听宣。过度褒奖,恐长其气焰。”
何应钦眼珠一转,上前一步,献上一计:“委座,林主任所虑极是。然正因其势难遏,我以为,不如因势利导,主动为之。
李云龙所部,连战连捷,其规模扩张已是必然。据报,其部此次缴获极丰,兵力虽暂有损耗,然以其声望,补充恢复乃至超过战前,恐是弹指之间。
彼等自行其是,扩编招兵,何时真正请示过我们?”
他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却更显清晰:“既如此,我们不如主动予其一个正式名分。擢升李云龙为陆军少将,其所部新一团,即日起扩编为新一旅,仍归第十八集团军序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亮剑之团长到兵团司令请大家收藏:(m.20xs.org)亮剑之团长到兵团司令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