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举一则可彰显委座领导全国抗战、有功必赏之胸襟气度,占尽舆论主动,使共党无可指摘;二则,即便我们不给他这个番号,难道他李云龙就不会自行扩军了吗?
他不会,他背后的延安也不会答应!到时候他们依旧招兵买马,实力膨胀,我们却连个名义上的约束名分都未曾给予,反而更显被动。如今我们主动给予,反倒显得国民政府大气恢弘,一切抗日武装之发展,皆在委座运筹帷幄之中。
此乃阳谋,予其虚名,换我实利(舆论主动),且能稍安国内观望之心,激励各战场士气——即便敌后游击,功勋卓着者,委座亦不吝赏赐。”
委员长眯着眼睛,沉吟了片刻。何应钦的话,特别是关于“不给番号他们也会自行扩张”的判断,说到了他的心坎里。这确实是在当前无奈局面下,维护重庆政府面子和权威的最佳方式。
用一个虚无缥缈的将军头衔和一个根本无法实际控制的旅级番号,换来舆论上的主动和战略上的制高点,似乎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嗯……”他缓缓点头,“敬之所言,老成谋国。就按这个意思去办吧。以军事委员会的名义,发通电,嘉奖第十八集团军第129师386旅新一团团长李云龙,表彰其屡挫强敌、英勇抗战之功绩……兹擢升其为陆军少将,其所部新一团,即日起扩编为新一旅,仍归第十八集团军序列建制。”
他特意强调了“序列建制”,意味着这依然是一支他无法直接指挥的部队。顿了顿,他又补充道:“措辞要严谨,嘉奖其个人战功,亦须阐明此乃全国军民于国民政府统一领导下,同心戮力之结果。”
“是!委座英明!”何应钦和林蔚齐声应道,心中都松了口气。
……
太行山深处,八路军总部。
副总指挥拿着译电员送来的重庆军政部电文,脸上露出玩味的笑容,他将电文递给旁边的副总参谋长和师长:“看看,重庆方面的嘉奖令到了。动作倒是不慢。”
副总参谋长接过一看,哈哈一笑:“哟,李云龙这小子,摇身一变,成国民政府的陆军少将了!还允许咱们新一团扩编为新一旅?他蒋委员长倒是会送顺水人情。”
师长也笑着摇头:“有名无实的一套。不过,这也从反面证明,李云龙这次打的胜仗,连重庆都不得不正式承认,再也无法忽视和掩盖了。这对我们而言,是好事,政治意义重大。”
这番号给得倒是‘及时’,正好省了我们的事儿,名正言顺。”
副总参谋长也笑着点头:“他们倒是会算账。知道就算他们不承认,我们自己也必然要给云龙同志加担子。现在主动送来一个名分,无非是想抢占舆论高地,显示他们的‘大气’和‘领导’。
不过,这对我们而言,确实是好事,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口舌之争,政治上也更加主动。”
“正是此理。”副总指挥收敛笑容,正色道,“老总早有指示,要大胆任用像李云龙这样经过实战考验、军事指挥能力突出的干部。
上次收复介休后,我们就已有考虑给他加加担子。此次李家峪大捷,更是证明他完全有能力指挥更大规模的部队作战。
新一团如今骨干雄厚,士气高昂,缴获丰厚,兵源充足,扩编为旅级部队,是水到渠成、势在必行之事。重庆这份电报,不过是恰逢其会,送了个顺水人情罢了。”
“这说明我们敌后抗战的成绩,已经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压力,迫使蒋介石必须做出姿态。这个少将军衔,虽然咱们自己不搞这一套,但给了李云龙,就是对全体奋战在敌后将士的一种肯定。至于扩编新一旅……”
他走到地图前,目光深邃:“这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新一团如今兵力虽经苦战减员,但骨干犹存,士气正旺,缴获丰厚,又有大批踊跃参军的新兵和改造过来的战士作为兵源。
其实际战斗力和发展潜力,早已超出了一个普通团的范畴。借此机会,将其正式升格为旅级建制,名正言顺,更有利于其未来的发展和作战。”
副总参谋长表示赞同:“那就借此东风,尽快落实。李云龙是员虎将,但性子烈,需要强有力的政治工作和纪律约束。新一团能取得今天的成绩,与赵刚同志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他虽然知识分子出身,实战经验和资历尚浅,但原则性强,肯学习,能吃苦,和李云龙搭档这段时间,两人一个军事一个政治,一个主外一个主内,配合得越来越默契,把新一团带得是生龙活虎又纪律严明。
这次大胜仗,后勤保障、伤员安置、俘虏处理、战果统计,赵刚同志的工作井井有条,功不可没。”
师长点头补充道:“是啊,赵刚同志是个好政委。虽然年轻,可能压服全军资历更老的干部还略显不足,但在新一团,他和李云龙这套班子是经过血与火考验的,实践证明是成功的。
现在扩编在即,保持指挥体系的稳定和延续性很重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亮剑之团长到兵团司令请大家收藏:(m.20xs.org)亮剑之团长到兵团司令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