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头山那边,之前是土匪窝,估计存粮有限,而且山地贫瘠,短时间内很难实现粮食自给自足。水源我看了张大彪的报告,倒是不用愁,有源源不断的山泉水,可这肚子问题,光喝水不行啊。”
李云龙闻言,非但没有皱眉,反而嘿嘿一笑,露出他那一贯的“占便宜”表情:“老孔啊老孔,你说的这是实话,是困难。
但咱老李什么时候被尿憋死过?没粮食?怕什么!咱们是谁?八路军!咱们什么东西没有,都可以找小鬼子‘借’嘛!他那里仓库堆得跟小山似的,咱们不去拿,难道留给鬼子擦屁股?”
他走到地图前,指着虎头山周边:“你看,虎头山这个位置,卡在这几条线之间,虽然偏了点,但也不是死地。往后发展,咱们可以发动战士和群众,在适合的地方开山辟土,能种一点是一点,长远看,自给自足是方向。
短期内嘛……嘿嘿,周围那些鬼子据点、伪军乡镇,还有那条铁路线,不就是咱们的‘流动粮仓’?老子正愁没理由去找他们麻烦呢!正好,一团、三团过去,一边建设根据地,一边练兵,一边找机会搞点副业‘创收’!咱们新一旅还能饿肚子?”
赵刚点点头,肯定了双方的看法:“老孔考虑得很周全,粮食确实是巩固新根据地的首要问题,必须高度重视。老李的思路也没错,既要着眼长远,自己动手,也要立足当前,积极从敌人手里获取。
我们可以这样:一方面,组织力量勘察虎头山周边是否有适合开垦的小块土地,尝试种植一些生长周期短的作物;
另一方面,情报部门要加紧对周边日伪军粮库、运输队信息的搜集,选择有利时机,果断出手,打几个短平快的偷袭战、伏击战,既能解决粮食问题,也能锻炼部队,打击敌人气焰。”
他总结道:“总之,困难是客观存在的,但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不能因为怕困难就不去发展,而是要在发展中解决困难。”
有了这番讨论和共识,李云龙的决策更加完善。
“王家湾这边,作为我们的老根据地,也不能丢。老孔,张主任!”李云龙看向二人,“你们两个留下来,主持王家湾的日常工作!沈泉的二团和邢志国的四团,留守王家湾。
你们的任务很重:第一,继续抓好新兵训练,按照原定计划,绝不能松懈!第二,抓好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四团!”
李云龙特别强调,“四团底子相对薄,投诚官兵多,思想转变是关键。总部派来的那十名政工骨干,留下六人给四团,加强力量!老孔,你军事上多盯着点,张主任,思想工作这块你多费心,一定要把四团彻底熔炼成咱们新一旅的铁拳头!”
孔捷和张家欣立刻起身,肃然道:“是!保证完成任务!旅长、政委放心!”
“第三,”李云龙继续道,“后勤和人员安排:一,给你们留一部电台,保持两地随时联络畅通,有重大敌情立刻汇报!
二,上次李家峪战斗后,不是有三百多号不愿意参加咱们八路军的原伪军俘虏吗?一直关着吃闲饭也不是事儿。这次正好,把他们全部押往虎头山,参加基地建设!”
李云龙眼中闪着精明的光:“虎头山那边要搞的建设多了去了!营房要扩建,道路必须加宽,最少要能通行一辆卡车,不然咱们那炮和以后的物资怎么运?
还有防御工事、仓库开凿等等,都需要大量劳力。让这些俘虏去干最苦最累的外围活儿,派一个连看守就行。
咱们一团、三团和旅直属队的战士们,精力要放在更重要的核心区域建设、山洞整修和兵工厂的搭建保卫上!这叫物尽其用!”
赵刚补充道:“对。但要注意政策,对这些俘虏劳工,还是要保证基本吃喝,防止过度虐待,要以改造和教育为目的。表现好的,未来也可以考虑给他们出路。”
“政委说得对!”李云龙点头,“具体尺度老赵你把握。总之,王家湾和虎头山,两头都要抓,两头都要硬!王家湾是我们稳定的兵源和训练基地,虎头山则是我们未来的军事和军工核心!这就是咱们新一旅下一步的‘深挖洞,广积粮’!”
战略既定,新一旅这台庞大的战争机器立刻高效运转起来。
命令下达的第二天,孔捷就亲自安排,由一个精锐的步兵排护送,胡博文、周永康两位老师傅带着七八个徒弟以及后勤处的十余名战士,骑着驮满工具和简单行李的骡马,怀着激动和期待的心情,率先向着虎头山进发。
两位老师傅得知终于有了用武之地,而且还是完整的生产线,激动得手都有些发抖,一路上不断讨论着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紧接着,驻扎在王家湾周边村落的一团和三团接到了开拔命令。战士们虽然对老驻地有些不舍,但更多的是对开拓新根据地的兴奋。各团迅速收拾行装,检查武器弹药,浩浩荡荡的队伍如同两条长龙,向着虎头山方向迤逦而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亮剑之团长到兵团司令请大家收藏:(m.20xs.org)亮剑之团长到兵团司令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