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李云龙和赵刚来到了重中之重——山洞兵工厂区域。这里更是繁忙到了极点。最大的那个山洞入口被工兵用炸药和小心凿击拓宽了不少,以便运输那些笨重的机器设备。洞内,火把、马灯和几盏刚刚架设起来的汽灯将内部照得一片雪亮,空气中弥漫着机油、铁锈和岩石粉尘的味道。
原来土匪堆放杂物的区域已被彻底清理干净。胡志文、周康两位老师傅俨然是这里的总指挥,正带着技术工人和抽调来帮忙的战士们,紧张地忙碌着。沉重的设备需要人力一点点挪动、校准、固定,每一下都需要号子一致,小心谨慎。
“慢!慢!左边再高一点!好!稳住!慢慢放!”周康师傅嗓门洪亮,眼睛死死盯着正在安装的一台关键冲压设备,额头急得冒汗。几个战士和年轻学徒咬着牙,青筋暴起,缓慢地将机器安置在夯实的基座上。
另一边,胡志文师傅则拿着图纸,和几个徒弟围在那两门刚缴获的辽十四式山炮旁,一边用卡尺测量着零件,一边讨论着。
“胡师傅,你看这个闭锁机构,磨损有点严重,估计会影响击发可靠性。”
“嗯,记下来。还有这炮膛,需要重新拉线校准,咱们现有的工具恐怕精度不够,得想办法……”
“怎么样,两位老师傅,这新家还凑合吧?有什么难处尽管说!”李云龙的大嗓门在山洞里响起,带着回音。
胡志文和周康见到旅长政委亲自过来,连忙起身,用沾满油污的棉纱擦着手,脸上混合着疲惫与兴奋。
“李旅长!赵政委!”胡志文激动中带着忧虑,“地方是好地方!这山洞天生就是干这个的料,隐蔽、干燥、宽敞!比我们当年在太原兵工厂的某些车间条件不差!可就是……就是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周康快人快语,接着话头说:“旅长,设备老旧,缺油少保养只是其一。最关键的是,我们缺材料,缺工具!特种钢材,规格全一点的扳手、套筒、量具,都缺!
复装子弹需要的发射药、底火和制作弹头的铜坯更是大头,这些咱们自己眼下根本生产不了。还有,调试机器、修理枪炮需要电,我们现在全靠手摇和马灯,效率太低了!”
李云龙仔细听着,眉头紧锁,但眼神依旧坚定:“缺什么,两位老师傅,拉单子!一件不落都给老子列出来!老子就不信弄不来!
鬼子汉奸的仓库里‘借’一点,通过地下关系的渠道买一点,再发动群众收集一点废旧钢铁,总能凑出来!你们只管放手干,需要什么支持,直接找张大彪,或者直接报给我!老子给你们解决!”
正说着,赵刚想起了那些学生,对李云龙说:“老李,我们带来的那些青年学生里,不是有学机械和化学的吗?这不正是专业对口的人才吗?”
李云龙一拍脑门:“嘿!瞧我这记性!把咱们的宝贝疙瘩给忘了!虎子!快去!把那十几名学生同志都请到这儿来!”
不一会儿,警卫连长虎子就领着那十几名青年学生来到了山洞。这些年轻人穿着略显宽大的军装,脸上还带着些许书卷气,但眼神清澈,充满了对未知环境的惊奇和投身革命的热情。
赵刚温和地询问了他们的专业背景。果然,其中有三人是学机械工程的(包括眼镜碎了又勉强修好的陈书恒),两人是学化学的,还有学冶金和动力工程的。
李云龙看着这几个年轻人,像是看到了宝贝,咧嘴笑道:“同志们,来得正好!咱们这兵工厂,就是你们施展才华、报效国家的最好舞台!眼前这两位,是经验丰富的胡师傅、周师傅,是咱们的专家。你们呢,有文化,懂理论。
你们就在这儿,拜师傅,学手艺,边学边干,把咱们这兵工厂轰轰烈烈地搞起来!造子弹,修枪炮,让前线战士们有更多的家伙事打鬼子!这也是打仗,而且是打鬼子的后勤命脉!”
那几名相关专业的学生一听,顿时激动起来。陈书恒推了推眼镜,率先表态,声音因激动而有些颤抖:“旅长,政委!我们愿意!能将自己所学用于抗日救国,这是我们离开学校时就立下的志愿!请老师和首长放心,我们一定虚心学习,不怕吃苦!”其他几人也纷纷激动地点头,眼中闪着光。
“好!都是好样的!这才是有骨气的读书人!”李云龙非常高兴,“那就这么定了!你们几个,从现在起,就正式编入兵工厂技术组,归胡师傅、周师傅领导!生活上有什么困难,找你们张团长解决!”
胡志文和周康看着这几个有文化、懂理论的年轻人,也是喜出望外,连连称好。虽然缺乏经验,但他们带来的新知识和理论,正是老师傅们所急需的。人才的短缺,得到了一丝宝贵的缓解。
其余专业不太对口的学生,也被赵刚合理安排进了旅部宣传科、参谋集训队、卫生队等单位,力求人尽其才。
离开喧闹的山洞厂区,李云龙和赵刚又来到了后山一处相对平坦的开阔地。这里更是另一番景象。只见炮兵营长王承柱正如同一个交响乐指挥,大声吆喝着,指挥着战士们小心翼翼地组装着一件件“战争之神”的躯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亮剑之团长到兵团司令请大家收藏:(m.20xs.org)亮剑之团长到兵团司令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