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她在京城御膳房短暂供职,虽不过数月,却因技艺出众、心思细腻得了几位掌勺老嬷嬷的另眼相看。
而苏婆婆,便是其中最德高望重的一人。
此刻,春织面上不见惊慌,反而透出几分冷静与算计。
“若有人想借我之名,复辟前朝,那我便顺水推舟,引他们上钩。”她心中已有盘算。
翌日清晨,她托霍砚亲自送信至十里外的驿站,安排快马送往京中。
她知道,苏婆婆不仅在御膳房根脉深厚,更与京中一些江湖帮派有过往来。
若真有前朝残党蠢蠢欲动,这些消息灵通的势力必然早有耳闻。
与此同时,她也在等一个人。
李崇文,村中学识渊博的老先生,曾在朝中任职,如今虽隐居乡野,却仍人脉广布。
她派人送去一封信,内容只有一句:“请先生为林家庄谋一清誉。”
李崇文阅信后沉默良久,提笔写下一篇《林氏拒封书》,假托林春织口吻,将她塑造为不愿沾染皇室恩怨的忠良之后,文中言辞恳切,道尽百姓疾苦与忠义之心。
此篇书信被悄然送往京城,由他旧时门生代为传抄,在茶楼酒肆间流传开来。
短短数日,京城街头巷尾皆传:“林姑娘已拒公主封号,愿守寒门清誉。”、“林氏非贪权之人,太子党不宜强逼。”……
这股舆论如春风化雨,悄然冲淡了原本可能掀起的政治风暴。
而在林家庄内,春织也开始秘密布置防御,联合霍砚整顿山寨岗哨,加强夜间巡查,同时安排赵三娘等人密切监视村庄周边动静。
果然,数日后,一个神秘的消息传来——
当夜,月黑风高,山寨门前竟出现一名身着古制官服的老者,须发斑白,神色肃穆。
他在门前跪地叩首,声音苍凉:“属下奉命接公主回宫。”
山寨守卫不敢擅作主张,立即通报霍砚。
霍砚连夜赶回,立于寨门之上,望着那老者,目光冷峻:“你是何人?”
老者不答,只是缓缓抬起头,直视霍砚:“凤氏遗臣,奉先帝遗诏而来。”
话音落下,山寨之内一片死寂。
而此时,屋内灯火通明,春织正静静听着来报,面色未变,眼中却闪过一丝锐利。
她缓缓起身,整理衣裙,语气平静却坚定:
“请他进来。”
她没有急着回应,也没有露出震惊或惶恐。
因为她知道,真正的对质,才刚刚开始。
喜欢寒门巧妇理家记请大家收藏:(m.20xs.org)寒门巧妇理家记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