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晚不好意思地笑笑:“都是乡里乡亲的,互相帮衬。”
中午,苏晚留两人在家吃饭。苏母亲自下厨,做了几个拿手菜:小鸡炖蘑菇、红烧鲤鱼、酸菜粉条,还有新蒸的白面馒头。
陈主任吃得赞不绝口:“这味道,比省城大饭店还香!”
饭桌上,话题更加轻松。陈主任说起省城的新鲜事,刘工讲起厂里的趣闻,苏晚也分享了创业的酸甜苦辣。林长河虽然话不多,但每次开口都切中要害,让人不敢小觑。
吃完饭,陈主任忽然说:“苏晚同志,您有没有想过把事业做得更大一些?”
苏晚心中一动:“领导的意思是...”
“省城现在鼓励社队企业发展,有很多优惠政策。”陈主任推推眼镜,“以您的能力,如果有个更大的平台,一定能做得更好。”
这话说到了苏晚心坎上。她看了一眼林长河,见他微微点头,便大胆地说:“不瞒领导,我们确实有扩大规模的想法,就是苦于没有门路。”
陈主任和刘工对视一眼,笑道:“如果你们有兴趣,我可以帮忙引荐。省城东郊有个旧厂区正在招商,条件很优惠。”
这个意外的机会让苏晚心跳加速。她强作镇定:“感谢领导提携,我们一定认真考虑。”
送走两位省城来的客人,苏晚还觉得像在做梦。她拉着林长河的手,激动得声音发颤:“长河哥,你听见了吗?省城机械厂!还有旧厂区!”
林长河握紧她的手,眼中也闪着光:“听见了。是个机会。”
但惊喜过后,现实问题接踵而至。省城的订单量大,要求高,以现在的产能很难按时完成。而且如果要扩大规模,资金、人手、管理都是问题。
傍晚,夫妻俩坐在灯下仔细核算。算来算去,现有的积蓄勉强够租厂房和买设备,但流动资金就捉襟见肘了。
“可以向信用社贷款。”林长河提议,“军工厂的合同可以做抵押。”
苏晚惊讶地看着他:“长河哥,你连这个都懂?”
“在部队时,学过一些经济管理。”他轻描淡写地说。
这个发现让苏晚又惊又喜。她一直以为丈夫只是个沉默能干的农村汉子,没想到还有这样的见识。
“可是...”她仍有顾虑,“去省城发展,人生地不熟的,万一...”
林长河握住她的手:“有我。”
简单的两个字,却给了苏晚无穷的勇气。是啊,有这个男人在身边,有什么好怕的呢?
夜里,两人躺在床上,却都睡不着。月光从窗户洒进来,照亮了房间里简陋的摆设。
“长河哥,你想去省城吗?”苏晚轻声问。
林长河转过身,面对着她:“你想去,我就去。”
“我有点怕,但又很期待。”苏晚老实说,“省城机会多,但竞争也激烈。咱们的产品虽然好,但能不能被城里人接受,还不好说。”
“酒香不怕巷子深。”林长河言简意赅。
苏晚被逗笑了:“你倒是信心十足。”
沉默了一会儿,她忽然问:“要是真去省城,爹娘怎么办?作坊的这些女工怎么办?”
这也是她最大的顾虑。父母年事已高,未必愿意离开故土;女工们靠这份收入养家糊口,如果作坊搬迁,她们的生计就成了问题。
林长河思考片刻:“爹娘可以慢慢劝。女工...可以带几个得力的一起去,其他的,把村里的作坊保留下来,让秀云或者赵婶子管着。”
这个周全的考虑让苏晚眼前一亮:“对啊!我怎么没想到!村里作坊可以继续做,省城开新厂,两边不误!”
她兴奋地坐起来,眼睛在黑暗中闪闪发亮:“这样不仅解决了女工的生计问题,还能把村里的特产卖到省城去!比如咱们的酱菜、果脯,在城里一定受欢迎!”
林长河看着她神采飞扬的样子,唇角微微上扬:“嗯,好主意。”
计划一旦清晰,苏晚顿时有了方向。她索性披衣下床,点灯开始写计划书。林长河也起身陪她,默默地为她研墨添灯。
煤油灯下,两人一个写画,一个陪伴,影子投在墙上,紧密相依。偶尔交流几句,更多的是无言的默契。
写到半夜,计划书初具雏形。苏晚放下笔,满足地舒了口气:“长河哥,你看这样行吗?”
林长河仔细看过,点点头:“很周全。可以先和陈主任联系,了解具体情况。”
“嗯!”苏晚眼中闪着希望的光芒,“等开春就先去省城考察,如果条件合适,咱们就迈出这一步!”
虽然前路未知,但有了明确的目标和身边人的支持,苏晚感到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力量。
第二天,她就开始行动起来。先给陈主任写了封信,表达感谢和进一步合作的意向;然后又和女工们开会,透露了可能去省城发展的想法。
出乎意料的是,女工们都非常支持。赵婶子率先表态:“晚晚,你放心去闯!村里的作坊有我们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七零锦绣小农媳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七零锦绣小农媳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