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再召开大规模的压力会议,而是找张师傅、赵婶子等核心骨干单独谈心,肯定他们的付出,倾听他们的困难,一起商量如何调动工人的积极性。她提议设立了“出口质量标兵”的每日小评比,虽然奖励微薄,但却是一种及时的精神认可。
夫妻二人,一个在前线攻坚克难,铁面无私地扞卫着质量底线;一个在后方稳定军心,细致入微地保障着后勤补给,化解着情绪危机。他们像一部精密机器的两个核心齿轮,虽然分工不同,运转的节奏和方向却高度一致。
时间的流逝,在车间里仿佛被按下了慢放键,却又在倒计时日历的翻动中,显得无比迅疾。转眼半个月过去。
这期间,有泪水,有争吵,有无数次想要放弃的念头。但更多的是,在林长河和周工不厌其烦的指导下,在苏晚持续的鼓励和保障下,工人们开始逐渐适应这种“锱铢必较”的生产模式。他们的手指仿佛被重新塑造,变得更加精准,眼神也变得更加专注。那堵曾经横亘在他们与出口标准之间的无形之墙,正在被一点一点地凿穿。
残次率开始以缓慢但坚定的速度下降,从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二十,再到百分之十五……效率虽然依旧远低于内销,但至少看到了稳步提升的趋势。
转折发生在一个周五的傍晚。当天最后一件夹克完成了最后一道工序,被送到了最终检验台。周工和林长河都在。周工拿着放大镜和检测工具,一项一项地核对,林长河则站在一旁,目光沉静。
所有项目检查完毕。周工放下工具,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看向林长河,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这半个多月来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轻松的表情。
“林厂长,这一件……完全符合标准。”
他的声音不高,却在突然安静下来的车间里清晰地传开。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那件看似普通、却凝聚了无数心血的墨梅夹克上。
林长河走上前,伸出手,极其郑重地抚过那平整的肩线,那精准的刺绣,那找不到一丝多余线头的内衬。他的动作很轻,仿佛在触摸一件易碎的珍宝。
然后,他抬起头,目光扫过周围一张张疲惫却又带着期盼的脸,沉声宣布,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却有着千钧之力:
“第一批,合格品,下线!”
短暂的寂静之后,车间里爆发出了一阵压抑已久的、雷鸣般的欢呼声!许多工人,尤其是那些曾经备受挫折的老师傅,眼眶瞬间就红了。王师傅用粗糙的手背狠狠抹了把脸,嘴里嘟囔着:“他娘的……总算是……做出来了!”
这不是结束,甚至不是结束的开始,但这无疑是开始的结束。他们终于证明了,自己有能力达到那个曾经看似高不可攀的国际标准。
消息传到办公室,苏晚正在核对进口辅料的到港日期,听到孙卫国冲进来报喜,她手中的笔“啪嗒”一声掉在桌上。她没有像工人们那样欢呼,只是靠在椅背上,闭上眼,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仿佛将这半个多月所有的压力、焦虑和疲惫,都随着这口气缓缓吐出。
她走到窗边,看向车间方向,那里灯火通明。她知道,最难的关卡,已经被那个沉默的男人,带着他的队伍,硬生生地闯过去了。
第一批合格品的下线,如同在漫漫长夜中点亮的第一支火把,虽然微弱,却足以照亮前路,驱散迷茫,点燃所有人心中那簇名为“希望”的火焰。真正的量产大战即将拉开序幕,但此刻,他们拥有了最宝贵的东西——信心。
喜欢七零锦绣小农媳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七零锦绣小农媳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