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危机,苏晚和林长河再次展现了他们之间无需言说的默契与分工。
苏晚作为企业的掌舵人和对外形象,毅然扛起了应对商业竞争、稳定核心大局的重任。
她首先以最快的速度,召开了全体管理层紧急会议。会议上,她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慌乱,尽管内心已是惊涛骇浪。她的声音清晰而冷静,像定海神针,试图稳住高层的军心:
“诸位,‘红霞’这一手,确实打了我们一个措手不及。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锦绣’强大了,强大到让曾经的行业老大都感到了威胁,不得不使用这种上不得台面的手段!”她首先将这次危机定义为竞争对手的“忌惮”,反而肯定了“锦绣”的成功,巧妙地化解了部分屈辱感。
“但是,慌,没有用!骂,也没有用!”她目光锐利地扫过在场每一个人,“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冷静下来,积极应对!”
她立即启动核心技术应急预案。由林长河亲自牵头,周志刚辅助,对刘志强掌握的所有关键工艺参数、设备设置进行全面的复核与记录封存,并评估可能存在的泄露风险点,准备制定应对方案。同时,对外贸客户关系进行紧急梳理和维护。她亲自拿起电话,向几个最重要的国际客户说明了情况,强调“锦绣”的团队稳定性和履约能力不受影响,展现了负责的态度,试图将赵晓明离职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最后,她严令禁止内部传播恐慌情绪,要求各部门主管负起责任,稳定下属员工心态。
然而,她能稳住管理层,却难以完全遏制底层员工的议论和浮动的人心。就在这内部暗流涌动最剧烈的时刻,更恶毒的第二波攻击接踵而至——谣言开始如同毒蛇般,在厂区内外悄然游走、散播。
“听说了吗?‘锦绣’的资金链快断了!银行都不肯贷款了!”
“苏厂长和上面领导闹翻了,以后政策优惠都没了!”
“厂子里效益不行了,这才会被‘红霞’挖走核心的人,下一个就要大规模裁员了!”
“林副厂长因为设备问题要被追责了!”
这些谣言真假掺半,恶毒刁钻,精准地打击着员工最敏感的神经——工作、收入、未来。它们像无形的腐蚀剂,消磨着员工的信任与忠诚。一些原本就心思活络、或者对现状略有不满的员工,开始私下打听“红霞”的招聘消息,甚至有人开始偷偷准备简历。一股离心离德的暗潮,似乎正在形成。
就在这内忧外患、人心惶惶的关键时刻,林长河的作用,凸显无疑。他默默地承担起了稳定内部军心、调查背后黑手的重任。
在车间里,在食堂里,在员工宿舍区,人们看到林副厂长的身影出现得比以往更加频繁。他依旧沉默寡言,但那双锐利的眼睛,却仿佛能洞察人心。他没有召开大会进行空洞的说教,而是用行动传递着力量。
他看到有年轻工人在机器前心神不宁,便走过去,亲手示范操作要领,用那双布满老茧却稳定无比的手,纠正对方的动作,淡淡地说一句:“机器认生,心稳,它才稳。”
他看到有老员工聚在一起窃窃私语,议论裁员传闻,便会走过去,也不打断,只是静静地听一会儿,然后平静地插一句:“厂里的订单排到了下个季度,新生产线还在调试。活,只多不少。”
他甚至会在深夜,提着一壶热水,走进依然亮着灯的技术部办公室,给正在加班复核参数的周志刚等人倒上水,拍拍他们的肩膀,什么也不说,但那坚实的陪伴,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慰藉。
他的沉稳,他的坚定,他那如山岳般可靠的存在本身,就是对所有谣言最有力的反击。员工们看到林副厂长依旧如常地巡视、指导、工作,那颗悬着的心,便不知不觉地落回了实处几分。大家私下议论:“林厂长还在呢,天就塌不下来!”
与此同时,林长河那退伍军人的敏锐和他在三教九流中历练出的调查能力,也悄然发动。他没有大张旗鼓,只是通过几个信得过的、厂内厂外的老关系,不动声色地开始摸排。那辆接走设计师小王的黑色上海牌轿车;那个与周志刚私下接触的干部模样的人;刘志强和赵晓明离开前后,与哪些陌生人有过接触……一条条细微的线索,被他耐心地收集、串联起来。
所有的迹象,最终都隐隐指向了同一个方向——省城,“红霞”服装总厂,以及其背后若隐若现的、某个与“锦绣”有过节或者单纯眼红其发展的实权人物。一场有组织、有预谋的恶性竞争,已然图穷匕见。
就在苏晚和林长河分头稳定内外局面,并暗中调查之际,一场考验所有人忠诚与信念的风暴眼,正在酝酿形成。
不知是谁最先发起,或许是几个深受苏晚和林长河恩情与信任的老骨干,或许是那些在新老融合中找到了归属感的年轻大学生,又或许只是被连日来的谣言和压抑气氛激起了血性的普通工人。一场自发的、无声的“表态”,开始在“锦绣”的各个角落上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七零锦绣小农媳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七零锦绣小农媳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