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霞”风波的尘埃彻底落定,带来的并非仅仅是劫后余生的庆幸,更像一场猛烈的地壳运动,剧烈地重塑了“锦绣”所处的商业地貌,也深刻地改变了苏晚观察这片土地的视角与高度。风雨过后,内部凝聚力空前强大,管理制度日趋完善,外部形象焕然一新,合作伙伴的橄榄枝纷至沓来……这一切,都如同为“锦绣”这艘已然颇具规模的航船,注入了充足的燃料,检修了坚固的船体。然而,站在船长室的苏晚,手持最新的航海图和不断刷新的气象数据,目光却投向了更遥远、也更具风险与机遇的未知海域。
持续的繁荣,不能仅仅依靠修补补和惯性前行。一场深刻的、关乎未来五年甚至十年命运的战略调整,如同躁动于母腹中的婴儿,在苏晚的脑海中日渐清晰,呼之欲出。她需要一个契机,一个能将她的思考系统化呈现,并说服整个管理层的契机。
这个契机,在一次对省城最大百货公司——“省城百货大楼”的例行巡店中,悄然降临。
苏晚和林长河并肩走在灯火通明、人流如织的商场里。“锦绣”的专柜位置优越,装修精致,客流不断,销售数据也相当亮眼。然而,苏晚的目光却并未过多停留在自家光鲜的柜台上,而是像最敏锐的探测器,扫描着整个商场的服装区布局、竞争对手的陈列、促销手段,以及最重要的——消费者的行为举止。
她注意到,尽管“锦绣”的产品因设计新颖、质量过硬而备受青睐,但其陈列方式、灯光效果、乃至售货员的服务标准,都不可避免地受到百货公司统一管理的制约,无法完全体现“锦绣”独特的品牌个性与文化。她看到有年轻女孩拿着“锦绣”的衬衫,反复比划,眼中流露出喜爱,却因无法提供更个性化的搭配建议或更私密的试衣体验而犹豫不决。她也看到,一些国际二线品牌,虽然产品本身未必胜过“锦绣”,却凭借独立的门店形象、统一的视觉系统和专业的服务,吸引着追求品质与格调的特定消费群体,其产品溢价能力,远非寄居在百货公司柜台所能比拟。
一个念头,如同黑暗中划过的闪电,瞬间照亮了她心中酝酿已久的思绪。
当晚,回到厂里,苏晚没有休息,而是将自己关在办公室里,对着中国地图、各省市经济数据、以及厚厚一叠市场调研报告,陷入了长久的沉思。台灯的灯光勾勒出她专注而坚定的侧影,铅笔在地图上划过一道道痕迹,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分析与推演。
几天后,一场决定“锦绣”未来走向的关键性战略会议,在气氛庄重的会议室里召开。与会者除了苏晚、林长河等核心管理层,还特意邀请了赵晓明、陈雪、周文斌等年轻骨干列席。
会议伊始,苏晚没有直接抛出结论,而是先让杨会计公布了近三年的销售数据对比分析,又让赵晓明介绍了国际服装品牌的主流渠道模式和发展趋势。一组组清晰的数据,一个个鲜活的案例,逐渐在与会者面前勾勒出一幅波澜壮阔而又暗藏玄机的市场图景。
当所有人的思绪都被调动起来,充分认识到现状与外部世界的差异后,苏晚站起身,走到了悬挂着的巨幅中国地图前。她的目光扫过全场,清澈而坚定,声音沉稳有力,清晰地提出了她深思熟虑后的新战略:
“诸位,数据和发展趋势已经摆在眼前。‘锦绣’走到了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过去,我们依靠外贸订单和百货公司内销,取得了高速发展。但这两种模式,都存在着天然的瓶颈和受制于人的风险。”
她拿起一支红色的记号笔,在地图上“外贸”和“百货内销”的区域分别画了两个圈。
“外贸,是我们的优势和基本盘,必须继续稳固、深化。它为我们带来了先进的技术标准、稳定的现金流和国际视野,这根‘外腿’,不能软,还要更粗壮!”
接着,她的笔锋一转,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在 map 上几个核心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的位置,用力地画下了几个醒目的星标。
“但是,我们不能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我们必须长出属于自己的、更强壮的‘内腿’!”
她深吸一口气,掷地有声地宣布:
“我提议,启动‘锦绣’品牌发展的新战略——‘内外兼修,两条腿走路’!”
“在全力稳固和拓展外贸市场的同时,集中优势资源,大力发展属于我们‘锦绣’自己的——国内品牌专卖店体系!”
“专卖店?”下面响起了一阵轻微的骚动和议论声。这个概念在当时的内地市场,还属于相当前卫和大胆的尝试。
“对,专卖店!”苏晚语气铿锵,眼中闪烁着理想的光芒,“不是百货公司里的柜台,而是完全由我们‘锦绣’自主运营、独立门面、统一形象、专业服务的品牌专卖店!我们要把‘锦绣’的品牌理念、设计美学、品质承诺和文化价值,通过一个个实实在在的店面,直接、完整、深刻地传递给我们的消费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七零锦绣小农媳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七零锦绣小农媳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