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的种子已然播下,并在“锦绣”的土壤中悄然生根发芽,内化为一种日益强大的凝聚力与向心力。然而,企业的航行,不仅需要内部引擎的强劲驱动,更需借助外部风势的托举。就在“锦绣”上下勠力同心,沿着“内外兼修”的战略航道稳步前行之时,一股来自国家层面的、更为强劲有力的政策春风,再次吹拂而至,为这艘已然张满风帆的航船,注入了难以估量的澎湃动力。
这一次的政策信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明确、具体,且力度空前。首先是通过文件传达,随后在《人民日报》及省报头版显着位置刊登的社论和系列报道,清晰地传递出中央的决心: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尤其要鼓励民营企业出口和科技创新,将其视为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生力军。
具体的政策条款陆续出台,如同一个个精准投放的礼包:对年出口创汇达到一定规模的民营企业,给予大幅度的税收减免优惠,特别是针对高新技术产品和拥有自主品牌的产品出口,退税率达到历史新高。设立国家级和省级“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基金”,对于企业自建或与科研院所共建研发中心、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等项目,经申报审批后,可获得额度可观的研发补贴和无息或低息贷款支持。简化民营企业进出口手续,提供通关便利,鼓励参加国际性展会,并给予部分展位费补贴。在土地使用、人才引进等方面,也向符合条件的优秀民营科技企业倾斜。
这些政策,如同一阵及时雨,洒在了正处在高速发展期、对资金和资源渴求度极高的“锦绣”身上。而更重要的是,苏晚高瞻远瞩的战略布局,使得“锦绣”几乎是为这些政策条款“量身定制”的优等生。
当许多企业还在研读政策、仓促准备之时,“锦绣”已经可以气定神闲地盘点自身优势,准备收获提前播种的红利。
在由苏晚紧急召集的政策研讨会上,气氛热烈而振奋。
赵晓明拿着整理好的政策文件,语气激动:“苏厂长,林厂长!根据初步测算,仅凭我们去年的出口额和自主品牌占比,我们至少可以享受这个级别的税收减免!”他在黑板上写下一个令人咋舌的数字,“这将极大改善我们的现金流!”
周志刚工程师则着眼于科技创新部分:“我们正在筹备的‘面料与工艺研发中心’项目,完全符合政策支持的范畴。如果申报成功,不仅能获得补贴,那笔低息贷款足以让我们引进计划中那套最先进的德国检测和分析仪器!”
杨会计的算盘拨得噼啪作响,脸上是压抑不住的喜色:“好消息,真是天大的好消息!税收减免加上可能的研发补贴,这……这相当于给我们凭空增添了一大块利润,而且是可持续的!我们可以用这笔钱做太多事情了!”
所有人都沉浸在政策带来的巨大喜悦和无限遐想之中。然而,短暂的兴奋过后,一个更为现实和深刻的冲突摆在了管理层面前:如何利用好这前所未有的政策红利,实现更快、更高质量的发展?
资金突然变得充裕,选择也变得多样,但决策的压力也随之倍增。是应该将大部分减免的税收直接转化为利润,改善财务报表,增强股东信心?还是应该将其全部投入再生产,用于更激进的渠道扩张,迅速抢占全国市场?或者,像周工建议的那样,孤注一掷地投入到周期长、见效慢的研发中心建设上?又或者,拿出一部分来提高员工薪酬福利,进一步稳固人心?
不同的选择,意味着不同的发展路径和风险。过于保守,可能错失扩张良机;过于激进,又可能陷入盲目投资的陷阱。如何将这“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吃出最大的效益,转化为企业长久的核心竞争力,成了考验管理层智慧的关键。
会议上,各种声音开始出现。
孙卫国倾向于加大生产投入和渠道开拓:“机会难得,我们应该趁热打铁,加快加盟店在全国的布局,把‘锦绣’的牌子尽快打响!”
赵晓明则建议投入市场宣传:“我们可以拿出一部分钱,在中央电视台打广告!那效果,绝对立竿见影!”
也有人私下认为,应该适当分红,回报创始人的辛勤付出。
苏晚站在窗前,望着厂区内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心中感慨万千。她想起了重生之初的艰难,想起了为了第一笔订单四处奔波的辛酸,想起了引进第一台自动化设备时的孤注一掷……一路走来,虽有坎坷,但时代的浪潮,似乎总在关键节点,为她、为“锦绣”推波助澜。
“长河哥,”她转过身,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与历史的沧桑感,“你看,这政策……真是赶上了好时候啊。要是没有改革开放,没有国家这些鼓励政策,我们‘锦绣’就算再能折腾,也不可能走到今天这一步。”
她是在感慨,也是在确认。确认他们道路的正确,确认他们与这个奔腾时代的同频共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七零锦绣小农媳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七零锦绣小农媳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