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站在“锦绣”省城旗舰店里,看着虽然整洁明亮但与国际品牌柜台相比仍显“朴实”的装修,看着虽然热情但专业性仍停留在“卖衣服”层面的店员,看着自家那些在设计上已然用心、但在整体氛围营造上明显逊色的产品……一种强烈的危机感和焦灼感攫住了她。
然而,这股沉重的压力,并未将她压垮,反而激发了她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强大的好胜心。她的眼神从最初的凝重,逐渐变得锐利起来,如同被磨亮的刀锋。
“他们也是从无到有做起来的!”她对着前来汇报工作、同样面带忧色的赵晓明和陈雪说道,更像是在对自己打气,“他们有他们的百年历史,我们有我们五千年的文化底蕴!他们有他们的成熟模式,我们有我们对本土市场的深刻理解和对技术的执着追求!差距大,不代表追不上!”
她的好胜心,混合着强烈的危机感,转化为一种极其冷静的分析和行动力。她开始要求市场部加大对国际品牌动态的监控,要求设计部不仅要研究其款式,更要解构其品牌叙事和美学体系,要求所有管理层都必须正视差距,思考应对策略。
与此同时,林长河的反应则更为沉静和务实。他没有表现出苏晚那样明显的情感波动,也没有召开紧急会议。他只是让手下收集了所有能找到的、关于那几个国际品牌及其母公司的公开信息——不仅仅是产品画册,还包括其发展历史、组织结构、甚至是一些零碎的供应链和成本分析报道(虽然极少)。
然后,人们发现,林副厂长办公室的灯光,亮得更晚了。他伏在案头,对着那些充满英文和专业术语的资料,旁边放着一本厚厚的字典和一个笔记本。他看的,不是那些华丽的广告和设计,而是这些品牌的全球工厂分布、物流体系、成本控制模式、代理商管理条款……
他不懂时尚,但他懂组织和运作。他在用他特有的方式,研究这些国际巨头的运作模式,试图从它们庞大的体系结构中,找到可能存在的弱点,或者可以为“锦绣”所借鉴的应对之策。
一次深夜,苏晚因焦虑难以入眠,走到办公楼,看到林长河办公室的灯光还亮着。她推门进去,看到他正对着一份复杂的全球物流网络图凝神思考。
“长河哥,这么晚了,还在研究他们?”苏晚走过去,轻声问道。
林长河抬起头,眼中带着思索的痕迹,他将一张写满笔记的纸推给苏晚看,上面是他梳理的几个要点:
成本极高: 品牌溢价严重,物流、关税、营销推高最终售价。
反应迟缓: 全球统一供应链,对中国市场变化响应慢。
渠道依赖: 初期严重依赖少数高端商场和代理商。
文化隔阂: 设计未必完全贴合中国消费者体型和日常习惯。
他用手指点了点“成本极高”和“反应迟缓”这两项,沉声对苏晚说:
“家伙是好家伙,但身子沉,转身慢。”
“咱们,身子轻,靠得近。”
他没有说太多,但苏晚瞬间听懂了他的潜台词:国际品牌虽有巨大优势,但也存在成本高昂、供应链反应慢等弊端。而“锦绣”凭借本土优势、灵活的供应链和对市场的近距离洞察,并非没有一战之力。他是在用他最擅长的方式,为她分析敌我优劣,寻找突破口,稳定她因巨大差距而产生的焦虑情绪。
爽点并非来自于立刻找到了克敌制胜的法宝,而是来自于一种认知上的清醒与战略上的顿悟。
在苏晚和林长河各自从不同角度对国际竞争对手进行深入剖析,并多次交流之后,“锦绣”的核心决策层达成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共识:
他们清晰地意识到了差距,不再抱有丝毫的侥幸或轻视心理。这种认知,不再是初时的恐慌与压力,而是一种冷静的、基于事实的客观判断。
更重要的是,他们明确了学习和超越的目标。
在一次关键的战略务虚会上,苏晚总结道:
“我们和国际顶尖品牌的差距是全面的,这是事实,我们必须承认。但承认差距,不是为了认输,而是为了知道该往哪里努力!”
“从今天起,‘奥黛尔’以及未来进入中国的其他国际一线品牌,就是我们最好的老师!我们要学习他们的品牌塑造方式,学习他们的视觉呈现,学习他们的消费者沟通艺术!”
“但是,学习不是模仿,更不是跪拜!我们的目标,不是成为第二个‘奥黛尔’,而是要在学习他们长处的基础上,结合我们自身的文化底蕴、技术积累和对中国市场的理解,走出一条属于‘锦绣’自己的、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的高端品牌之路!”
“他们用一百年走完的路,我们要用十年、二十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去追赶,去超越!这很难,但这就是我们‘锦绣’下一阶段的历史使命!”
这番讲话,掷地有声,为迷茫中的团队指明了方向。压力转化为了动力,差距明确为了目标。
“锦绣”这艘已然颇具规模的航船,在发现了远方那更为庞大、技术更为先进的“航母”之后,没有退缩,更没有迷失。它校准了新的航向,将对方既视为需要警惕的对手,更视为砥砺自身、迈向更深蓝海域的灯塔与坐标。一场新的、更为波澜壮阔的远征,就此拉开了序幕。
喜欢七零锦绣小农媳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七零锦绣小农媳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