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灯的光晕勾勒出苏晚略显疲惫却异常专注的侧脸,她指着名单上一个个名字,分析着每个人的贡献与潜力。
“长河哥,周工的技术是咱们的核心壁垒,必须激励;孙厂长管着生产,稳住了大后方;赵晓明和陈雪代表着未来……还有杨会计,虽然谨慎,但这些年为我们守住了财务底线,功不可没。”她顿了顿,声音低了下来,“我在想,我们拿出多少合适?百分之五?还是百分之八?会不会影响我们后续……”
她的话没有说完,但林长河明白她的顾虑。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更是权力和未来主导权的让渡。
林长河一直没有插话,只是安静地听着,目光落在草案上那些熟悉的名字,以及后面标注的拟分配比例上。他的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发出规律的轻响。
过了许久,他才缓缓抬起头,目光沉静地看向苏晚,问了一个看似不相干的问题:
“打仗,是靠一个人,还是一个班子?”
苏晚微微一怔。
他继续说道,语气平稳如常,却带着穿透表象的锐利:“船大了,风浪急了。舵,你我来掌。但帆、桨、锚,得靠他们。”
他指了指名单上的那些人。
“把他们捆在一条船上,劲儿,才能往一处使。”
他没有直接回答拿出多少比例合适,而是从根本上肯定了股权激励的必要性——这是将核心管理层真正变成“同舟共济”的“自己人”的关键一步。
然后,他的目光变得更加深邃,落在了苏晚脸上,说出了让苏晚心头巨震的话:
“控船,不在股份多那一星半点。在方向,在人心。”
“你定的方向,他们认,我这根定船桩,他们服。股份,只是添个压舱石。”
他停顿了一下,仿佛在做一个极其重大的决定,声音低沉而清晰:
“我的那份,也可以拿出来些。”
这句话,如同惊雷,炸响在苏晚耳边。林长河名下的股权,虽然他们夫妻一体,但在法律意义上是他个人的财产。他主动提出拿出自己的一部分,意味着他不仅全力支持她的决策,更是用实际行动表明,他愿意为了企业的长远未来,稀释自己的权益,将她所看重的“班子”成员,真正纳入到这个“家”里来。
这一刻,苏晚望着林长河,望着他那双平静无波却仿佛能容纳她所有雄心与不安的眼睛,心中涌起的情感如同海啸般汹涌。他们之间,早已超越了寻常夫妻的你侬我侬,也超越了事业伙伴的相互扶持。这是一种在灵魂层面的深度理解、无条件信任与共同托付。
两人对彼此的信任,在这一刻,达到了无可复加的顶峰。 他信任她的判断与胸怀,愿意交出部分所有权;她信任他的担当与支持,知道无论股权如何变化,他永远是她最坚实的后盾。他们探讨的已不仅仅是股权分配,而是如何共同塑造“锦绣”的未来命运共同体。
在达成了这份超越利益的深度共识后,具体的方案反而容易确定了。他们最终决定,首次拿出总股本的百分之七作为激励池,主要面向对企业技术、市场、管理有核心贡献的少数高管和顶尖人才,设定严格的绩效条件和分期兑现机制,并确保苏晚和林长河在重大决策上的控制力。
当方案在经过严格的法律程序后,由苏晚和林长河共同出面,逐一与名单上的核心人员秘密沟通时,引发的效果是震撼性的。
周志刚工程师拿着那份象征着“股东”身份的协议,手微微颤抖,这个一向沉稳的技术狂人眼眶湿润了:“苏厂长,林厂长……我……我没想到……我这辈子,就跟‘锦绣’死磕到底了!”
孙卫国激动得说不出话,只是用力地拍着胸脯。
赵晓明和陈雪等年轻人,更是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归属感和使命感,这远非高额奖金所能比拟。
这些获得了股权激励的核心管理层,仿佛被注入了新的灵魂。他们不再仅仅是对上级负责的“管理者”,真正开始以“主人翁”的姿态思考和行动。
周志刚在研发中心项目上,不仅考虑技术可行性,更开始主动核算投入产出,寻找性价比更高的解决方案。
孙卫国对生产线的效率提升和成本控制,抠到了每一个螺丝钉,因为他知道,省下的每一分钱,都有他未来的一份。
赵晓明在规划海外市场时,策略更加长远和审慎,不再追求短期订单,而是着眼于品牌资产的长期积累。
陈雪的设计团队,在创新时也更多地考虑市场的商业化潜力,因为品牌的价值直接关系到他们的长期收益。
一种“不用扬鞭自奋蹄”的氛围,在核心团队中弥漫开来。他们真正成为了与苏晚、林长河休戚与共的事业合伙人。每个人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企业的运营效率和战略执行力,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层次。
这次内部股权的尝试,如同一次精准的“产权手术”,虽然没有改变“锦绣”的宏观面貌,却为其注入了最强劲的微观活力。它筑牢了“锦绣”迎战国际风浪最坚实的内核,也为这个宏大故事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展开,奠定了最稳固的人才与制度基石。
喜欢七零锦绣小农媳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七零锦绣小农媳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