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穿过厚重的云层,缓缓降落在戴高乐机场时,窗外正是巴黎的清晨。灰白色的天际线被一道微弱的金光切开,勾勒出这座时尚之都朦胧而优雅的轮廓。苏晚透过舷窗望着下方逐渐清晰的街道与建筑,深吸了一口气,试图压下胸腔里混杂着兴奋、忐忑与巨大压力的复杂情绪。她身后,是精心挑选出的海外考察团成员——赵晓明、陈雪,以及一位新招聘的、有法国留学背景的市场专员小郑。
踏出舱门,一股清冷而陌生的空气扑面而来。不同于国内机场熟悉的喧闹,这里的一切都带着一种疏离的、井然有序的繁忙。法语的广播、迥异的面孔、陌生的指示牌……语言障碍如同第一道无形的墙,瞬间立了起来。尽管有小郑在一旁翻译协助,但那种无法直接沟通、如同置身信息孤岛的感觉,依旧让苏晚和团队感到了些许不适。
入住位于市中心的一家老牌酒店,稍作休整,考察便马不停蹄地开始。苏晚的目标明确——沉浸式体验巴黎的时尚氛围。
他们首先涌入了奥斯曼大街上的老佛爷百货和春天百货。一踏入其中,即便是早有心理准备,苏晚和团队还是被眼前的景象深深震撼了。
这不仅仅是购物场所,更像是一座座流动的、极尽奢华的时尚艺术馆。高耸华丽的穹顶,精致剔透的橱窗,空气中弥漫着昂贵香水和皮革混合的、象征着品味与阶层的气息。灯光经过精心设计,每一件商品都被照耀得如同艺术品。训练有素、妆容完美、带着恰到好处疏离感的销售人员,与顾客低声交谈,姿态从容。
苏晚的目光掠过那些耳熟能详的顶级品牌专柜。香奈儿的斜纹软呢套装,迪奥的New Look廓形裙装,爱马仕陈列在玻璃柜中、需要配货才能问津的铂金包……它们静静地在那里,不言不语,却散发着一种经过岁月沉淀、毋庸置疑的现场魅力。那是一种深入骨髓的品牌自信,一种早已超越产品本身、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和身份象征的强大气场。
她看到衣着光鲜的顾客,无论是本地贵妇还是国际游客,在这些柜台前流连,眼神中带着欣赏、渴望乃至一丝虔诚。那种氛围,与国内百货公司里“锦绣”专柜虽然热闹但终究带着几分“买卖”气息的感觉,截然不同。
压迫感,无声无息,却沉重地笼罩下来。
陈雪拿着小巧的笔记本,飞快地记录着看到的色彩、材质、陈列方式,但她的眉头始终微微蹙着,眼神从最初的兴奋逐渐变得凝重。她低声对苏晚说:“苏总,他们的细节……太完美了。这种整体呈现出来的‘高级感’,我们短时间内很难模仿,甚至……很难理解其背后的逻辑。”
赵晓明则更多地关注价格标签和客流,他计算着汇率,得出的数字让他暗自咋舌,同时也对“锦绣”未来能否在这样的市场里定价感到一丝茫然。“这里的消费力……和我们完全不是一个量级。我们的品牌故事,能支撑起这样的价值吗?”
就连法语流利的小郑,在尝试与柜员沟通、了解一些品牌背景时,也感受到了那种隐形的文化壁垒——对方礼貌却带着一种天然的优越感,仿佛在说:“有些东西,是你们需要时间来理解的。”
接下来的几天,他们又走访了玛黑区和圣日耳曼区那些隐藏在小巷里的、更为小众和前卫的买手店。这里的时尚更加个性化,充满了实验性和艺术感,但那种根植于西方现代美学体系的表达方式,同样让团队感到隔阂。店员和顾客谈论着他们听不懂的设计师名字、艺术流派和哲学概念。
文化冲击是全方位且细腻的。从饮食习惯、社交礼仪,到审美偏好、价值判断,无处不在提醒着他们“外来者”的身份。团队成员最初的雄心壮志,在日复一日的观摩、对比和无形打击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信心受挫的迹象。晚餐时,餐桌上的讨论不再激烈,常常陷入一种带着疲惫的沉默。
夜晚,苏晚回到酒店房间,独自站在窗前,望着窗外巴黎璀璨的灯火,那光芒却无法驱散她心头的沉重。白日在那些顶级殿堂里感受到的差距,像冰冷的潮水,一遍遍冲刷着她的信念。她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独和渺小。
她拿起酒店的电话,拨通了那个跨越重洋的号码。等待接通的“嘟”声,在寂静的房间里显得格外漫长。
电话终于被接起,传来林长河那熟悉而沉稳的声音:“喂?”
听到这个声音的瞬间,苏晚一直强撑着的、在团队成员面前表现出来的镇定和兴奋,几乎瞬间瓦解。她用力吸了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正常:“长河哥,是我。这边……一切都好,看到了很多,很有收获。”
她絮絮叨叨地讲述着见闻,语气刻意轻快,但声音里那丝无法完全掩饰的沙哑和疲惫,还是透过电流,传到了大洋彼岸。
林长河在那头安静地听着,没有打断。直到苏晚的话语间隙,出现了一个短暂的、几乎无法察觉的停顿,仿佛她需要积蓄力量才能继续这场表演般的汇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七零锦绣小农媳》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20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20小说网!
喜欢七零锦绣小农媳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七零锦绣小农媳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