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莫两个时辰后,炉口传来“咕嘟咕嘟”的声响,木长老立刻喊道:“停鼓风!铜水出来了!”
众人立刻围过去,只见炉底的导流槽(用耐火黏土制成)里,一股暗红色的液体缓缓流出,泛着金属的光泽,顺着导流槽流进旁边的陶盆里(陶盆内壁涂了一层草木灰,防止铜水粘住)。
“是铜水!真的炼出铜水了!”青壮们兴奋地欢呼起来,青羽更是跳着拍手:“神尊!你看!像岩浆一样!好亮!”
张轩也松了口气,这一步是最关键的——温度不够炼不出铜水,温度太高会让铜挥发,现在看来,火候刚好。他对木长老说:“快把陶盆移到阴凉处,让铜水慢慢冷却,别碰,会烫到手!”
第四步:陶范制作——黏土塑形,火焙定模
在冶炼的同时,羽尾长老带领妇女们在旁边的木工坊制作陶范——铜液冷却后要铸成工具,陶范就是“模具”,形状决定了铜器的样子。
陶范的原料是“黏土+细砂+草木灰”(比例3:2:1),羽尾长老带着妇女们将原料加水揉匀,直到黏土变得又黏又韧,捏成团不会散。“先做母模,再做外范!”羽尾长老手里拿着一个石斧,这是要仿制的工具,“把黏土裹在石斧上,捏出斧刃、斧柄的形状,这是母模;等母模晾干,再在外面裹一层黏土,切开后取出母模,里面的空腔就是外范,最后把外范放进窑里烧半个时辰,变硬了就能用!”
妇女们学得很认真,鹿溪也过来帮忙——她手巧,捏出的斧刃弧度刚好,羽尾长老看了,笑着说:“鹿溪妹妹捏的范最规整,等会儿浇铸出来的铜斧肯定好看!”
青羽也想试试,却不小心把黏土捏歪了,有点沮丧。鹿溪笑着教她:“慢慢来,先把黏土压平,再顺着石斧的形状贴上去,别着急。”青羽跟着学,终于捏出一个小小的陶范(打算做个铜制的小石子),开心地拿给张轩看:“神尊!我做的范!以后能铸小铜石子吗?”
“当然能。”张轩笑着点头,“等铜水够了,就给你铸一个。”
第五步:浇铸成型——铜液入范,冷脱模出
冷却好的铜块(称为“粗铜锭”)呈暗红色,表面有些杂质。青壮们用石锤敲掉表面的杂质,再将粗铜锭放进小炼炉(专门用于熔化粗铜),继续鼓风加热,直到粗铜锭熔化成亮红色的铜液(温度比第一次冶炼高,要到1000℃左右,让铜液更纯净)。
“浇铸要快!铜液冷得快!”张轩拿着一个长柄陶勺(内壁涂了草木灰),小心地将铜液舀起来,对准陶范的浇口(外范顶部留的小口)缓缓倒入。铜液顺着浇口流进空腔,很快就填满了整个范腔,多余的铜液从溢口流出,羽尾长老立刻用黏土堵住浇口,防止热量散失。
“要等一个时辰才能脱模。”张轩对围过来的族人说,“别碰陶范,里面的铜液还烫着,等冷透了,敲开陶范就能看到铜器了。”
这一个时辰,族人们都围在陶范旁,没人愿意离开。石长老时不时蹲下来,摸一摸陶范的外壁,感受温度的变化;风长老则在旁边整理木炭,准备下一次浇铸;青羽更是眼睛都不眨地盯着陶范,嘴里小声念叨:“铜斧快出来,铜斧快出来……”
终于,一个时辰后,陶范的外壁凉了下来。张轩拿起石锤,轻轻敲了敲陶范——“咔嚓”一声,陶范裂开,露出里面的铜器:一把铜斧,斧刃泛着淡金色的光泽,斧柄的形状规整,虽然表面还有些粗糙,却比石斧亮了不止一倍!
“成了!是铜斧!”木长老激动地拿起铜斧,用手指摸了摸斧刃,虽然还没打磨,却已经很锋利。他走到旁边的一棵小树前,举起铜斧轻轻一砍——“咔嚓”一声,小树的枝干应声断裂,比石斧砍得快了十倍!
“太厉害了!”族人们欢呼起来,纷纷围过来看铜斧,有的还伸手摸了摸,感受金属的冰凉和坚硬。青羽挤到前面,看着铜斧,小声说:“神尊,什么时候能铸我的小铜石子呀?”
张轩笑着说:“别急,先铸完农具和工具,再给你铸。”
第六步:锻打强化——火淬韧增,锤定形准
浇铸好的铜器还不能直接用——表面有毛边,内部可能有气泡,需要锻打强化。青壮们在炼铜炉旁支起一个铁砧(用硬木外包铁皮制成),将铜斧放进小炼炉加热(温度到600℃左右,铜器会变软),然后用石锤(锤头裹了一层铜皮,防止打碎铜器)反复锻打。
“锻打的时候要顺着形状敲!”张轩握着一个青壮的手,教他怎么用力,“斧刃要敲薄、敲锋利,斧柄要敲实,把里面的气泡敲出来,这样铜斧才耐用,不会断!”
石锤落下的“砰砰”声在冶炼区回荡,铜斧在锤打下渐渐变得规整——斧刃变薄变锋利,斧柄变得紧实,表面的毛边被敲掉,淡金色的光泽越来越明显。青壮们轮流锻打,每个人都想亲手打造一把铜器,脸上满是自豪。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原始霸主:天启之力伴我行请大家收藏:(m.20xs.org)原始霸主:天启之力伴我行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