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冶炼区,烟火气比往日更盛——三座经过改造的青铜熔炉并排而立,炉壁裹着新糊的耐火黏土(掺了细砂和草木灰,耐温性比之前提升一倍),炉口插着三根空心芦苇管,用来观察炉内铜锡液的状态;旁边的空地上,分两堆码着黄铜锭和锡锭,黄铜锭泛着淡金,锡锭呈银白,都是近几日刚提纯好的;木长老带着十名青壮守在熔炉旁,每人手里攥着双皮囊鼓风器,手臂上的肌肉紧绷,随时准备加力;羽尾长老则在不远处的木案前,带领妇女们检查新做好的陶范——有农业用的锄范、犁铧范,建筑用的斧范、凿范,木工用的刨刀范、锯条范,每一件陶范都经过反复焙烧,质地坚硬,内壁光滑。
张轩站在熔炉中间,手里拿着两块金属锭——一块黄铜、一块锡,正给众人讲解青铜合金的关键:“青铜是铜锡合金,比例不同,硬度和韧性也不同,咱们要按工具用途来调比例。农业用的锄、犁铧,要韧且耐磨,铜占85%、锡占15%;建筑用的斧、凿,要硬且锋利,铜占80%、锡占20%;木工用的刨刀、锯条,要锋利且不易崩口,铜占82%、锡占18%。记住,比例不能错,错了工具要么太软,要么太脆,都没法用!”
他边说边用木炭在地上画了三个比例公式,让木长老和羽尾长老记牢:“熔铜温度要到1083℃,熔锡只要232℃,先熔铜,再放锡,混合后温度保持在1000℃左右,这样铜锡能充分融合,没有杂质。”
青羽抱着她的青铜小兔子,蹲在木案旁,好奇地看着陶范:“羽尾长老,这个像小铲子一样的陶范,是做什么的呀?”
羽尾长老笑着拿起那个弧形陶范:“这是犁铧范,铸出来的青铜犁铧装在木犁上,翻地比铜犁尖快三倍,还不容易磨坏,以后种植区的青壮就不用总换犁尖了。”
鹿溪则拿着木牌,在旁边记录参数:“青铜熔炉三座,黄铜锭储备200斤,锡锭储备50斤,陶范共30件(锄范8、犁铧范4、斧范6、凿范5、刨刀范4、锯条范3),鼓风器20具,木炭储备100斤。”
第一步:熔铜熔锡——控温精准,纯液初成
铸造青铜的第一步,是分别熔化黄铜和锡,确保两种金属液纯净无杂质。木长老将三座熔炉分工:左炉熔铜,中炉熔锡,右炉留作混合铜锡液。
“先给左炉加木炭!”木长老一声令下,两名青壮抬着一筐碎木炭,均匀地铺在左炉炉底,厚度约两尺,然后点燃引火干草。火焰很快窜起,青壮们立刻围上前,双手挤压皮囊鼓风器——“呼——吸——”的节奏整齐划一,冷风通过竹管送进炉内,火焰从暗红渐渐变成赤红,最后变成刺眼的橙白。
张轩时不时凑近左炉的芦苇管,用一根长铁钎(之前铸的粗铜钎,耐高温)探入炉内,感受温度:“还不够,再鼓风!铜要熔成亮红色的液体,没有固体颗粒才算好!”
青壮们加快鼓风节奏,额头上的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淌,却没人敢停下——他们知道,温度不够,铜熔不透,后续混合锡液会有杂质,青铜工具就会有缺陷。约莫一个时辰后,张轩再次用铁钎探炉,抽出时,铁钎上挂着一层亮红色的液体,滴落在地上瞬间凝固成小铜珠。“好了!铜熔透了!”他喊道,青壮们这才放缓鼓风,保持炉温。
与此同时,中炉的锡也开始熔化。锡的熔点低,只用了半个时辰,就熔成了银白色的液体,表面泛着金属光泽,没有一丝杂质。负责中炉的青壮兴奋地喊:“锡熔好了!像银子一样亮!”
张轩走过去查看,用铁钎轻轻搅动锡液:“别停鼓风,保持温度,等会儿要趁热混铜液。”他还特意叮嘱,锡液容易氧化,要在表面撒一层细木炭粉,防止锡液接触空气变黑——氧化的锡会影响青铜的硬度,这点绝不能马虎。
鹿溪在木牌上记录:“巳时一刻,左炉黄铜熔化完成,温度1085℃;巳时三刻,中炉锡熔化完成,温度240℃,已撒木炭粉防氧化。”
第二步:铜锡混合——比例严控,青铜初现
熔好铜锡液,就到了最关键的混合环节。张轩让人将右炉清理干净,铺一层薄木炭,然后指挥青壮用长柄陶勺(内壁涂了厚草木灰,防粘)从左炉舀出85斤铜液,缓缓倒入右炉——这是为铸造农业工具准备的,按铜85%、锡15%的比例,需要15斤锡液。
“小心点!陶勺别碰到炉壁,别洒了!”张轩在旁提醒,眼睛紧紧盯着陶勺里的铜液——亮红色的铜液像流动的岩浆,顺着陶勺边缘缓缓流入右炉,在炉底聚成一滩,泛着灼热的光芒。
铜液倒完后,负责中炉的青壮立刻舀出15斤锡液,同样缓缓倒入右炉。银白色的锡液融入亮红色的铜液中,瞬间泛起一阵白烟,铜液的颜色渐渐变浅,从亮红变成淡金黄,表面还泛起一层细密的波纹——这是铜锡充分融合的迹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原始霸主:天启之力伴我行请大家收藏:(m.20xs.org)原始霸主:天启之力伴我行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