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被鞋底污损的纸页,林晓燕的心像被针狠狠扎了一下。她猛地推开孙秀英,蹲下身,颤抖着手去拾捡那些散落的纸页,用袖子拼命擦拭着上面的污痕。眼泪再也忍不住,大颗大颗地砸下来,在泛黄的纸上晕开深色的湿迹。
“这不是破菜谱!是我妈的东西!谁也不能碰!”她抬起头,带着哭腔的声音却异常锐利,像绷紧的弦。这是她第一次如此激烈地反抗孙秀英,为了守护母亲留下的这点念想。
孙秀英被这突如其来的反抗弄得一怔,随即恼羞成怒:“反了你了!敢跟我动手?看我不收拾你!”她扬手就要打下来。
一直闷声不响的林建国见状,赶忙上前拦住:“行了!少说两句!那是她妈留下的东西,就让她留着吧。晓强的文具盒,我明儿下班给他买一个新的。”
孙秀英见丈夫发了话,虽心有不甘,却也悻悻地收了手。她恶狠狠地瞪了林晓燕一眼,低声咒骂:“养不熟的白眼狼!早晚有你后悔的时候!”说完,拉着不情不愿的林晓强,摔门进了里屋。
林建国看着女儿通红的眼眶和怀里紧紧护着的、沾了灰的食谱,嘴唇动了动,最终只化作一声沉重的叹息:“晓燕……别往心里去,你妈就那脾气。快把东西收好,别弄坏了。”说完,他也拖着疲惫的步子转身离开。
空荡的屋子里,只剩下林晓燕一个人。她蹲在地上,把散落的纸页一页页拾起,仔细地抚平,按着记忆中的顺序叠好,重新夹回食谱里。她抱着这本变得有些残破的书,慢慢坐到床沿,眼泪依旧止不住。母亲的音容笑貌,手把手教她认字、学做饭的耐心,病重时还惦记她冷暖的叮咛……所有的委屈和思念在这一刻决堤。
夜渐深,大院里的喧闹平息下去,只剩下远处工厂隐约传来的机器轰鸣。林晓燕躺在床上,将那只红漆首饰盒和那本食谱紧紧搂在怀里。清冷的月光透过小窗,洒在她脸上,也照亮了食谱扉页上母亲娟秀的字迹。
她轻轻翻动着书页,指尖拂过一行行熟悉的笔迹。当翻到某一页时,她的动作停住了。那一页,详细记录着母亲改良的鸡蛋灌饼做法:“温水和面,稍加盐与油,醒透后擀薄,灌入预调蛋液(蛋液中可撒细葱末、精盐),炭火慢烘,方得外酥内嫩之效。”旁边,还有一行更小的字,是母亲特有的温柔备注:“晓燕最喜此味,每食必尽二枚。若母不在,吾儿亦可自烹,聊慰饥肠。”
看着这行小字,林晓燕的泪水又一次涌出。她仿佛看见母亲系着围裙在灶台前忙碌的身影,看见母亲将刚出锅、冒着热气的灌饼递给她时,那温柔得能融化一切的笑容。
就在这时,一个念头如同暗夜中的闪电,骤然划破她心中的混沌:“如果……我能靠这个……自己活下去呢?”
这念头一旦生出,便疯狂地扎根、蔓延。孙秀英平日的刻薄嘴脸,父亲无可奈何的沉默,自己在这个家里格格不入的压抑……一切的一切,都汇聚成一股强烈的渴望——她要离开,要独立,要靠自己的双手,挣一口硬气饭吃。
母亲的食谱里,不仅有鸡蛋灌饼,还有红枣小米粥、爽口凉拌菜、浓油赤酱的红烧肉、金黄酥脆的炸丸子……这些都是她烂熟于心的味道。如果……如果她能把这些做出来,拿到外面去……
林晓燕的心跳骤然加速。她悄声坐起,从枕头底下摸出一个小小的、边角已经磨毛的布包。布包是母亲用零碎布头拼的,上面绣着一朵小小的、倔强的梅花。她打开布包,里面是她这些年一分一厘省下来的全部家当:几张皱巴巴的毛票,加起来五毛三分;一些舍不得用的粮票,拢共三斤多;还有母亲留下的一小团柔软的旧毛线。
这些东西,微薄得可怜,却是她此刻全部的希望,是通往另一种可能的、渺茫却真实的起点。她紧紧攥着这个小小的布包,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前路定然布满荆棘,孙秀英的阻挠、旁人的眼光、资金的匮乏……但她心里却涌起一股从未有过的坚定。只要有这本食谱在,有母亲留下的这点手艺在,有这股不想再任人摆布的决心在,她就能走下去。
月光如水,静静流淌。林晓燕的眼神在泪光洗涤后,变得异常清亮、坚定。她把布包重新藏好,将食谱紧紧贴在胸口。她似乎能感觉到,母亲正透过冰凉的纸页,给予她无声的支撑和勇气。
“妈,您看着吧,”她在心里默默起誓,“女儿一定凭自己的力气,活出个人样来。”
窗外秋风依旧,但林晓燕的心里,却点燃了一簇小小的、不肯熄灭的火苗。她知道,她的人生,将从母亲留下的这本食谱,从那个外酥里嫩的鸡蛋灌饼开始,彻底转向。
喜欢八零小厨娘的红火日子请大家收藏:(m.20xs.org)八零小厨娘的红火日子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