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时,另一个平日交往不多的阿姨忽然开口:“不能吧?我早上买菜好像瞅见那姑娘了,在纺织厂那边岔路口呢,个头比晓燕高半头,看着挺泼辣一姑娘。”
王大妈的注意力果然被引开:“是吗?纺织厂的啊?我说呢…瞅晓燕这闷葫芦性子,三棍子打不出个屁来,哪像是能站街做买卖的料…”
晓燕趁她们七嘴八舌议论的间隙,赶紧含糊地应了一声,推着车几乎是落荒而逃钻进了门洞。背靠着冰凉潮湿的楼道墙壁,心脏还在胸腔里狂跳不止。
好险!只差一点!
看来,知道她这号小摊存在的人越来越多了。这就像一把双刃剑,口碑传开带来了些许稳定客源,也让她暴露在熟人目光下的风险骤增。尤其是……孙秀英那双时刻搜寻着错处的眼睛。
她必须比以往更加谨慎,如履薄冰。
拖着疲惫却因心底那点念想而充满劲道的身体回到家,孙秀英正叉着腰训斥林小宝写字歪扭。见晓燕回来,她习惯性地飞过一个眼刀:“死哪野去了?半天不见魂!水缸见底了不知道挑?懒骨头抽筋的东西!”
若是从前,晓燕只会逆来顺受地低头去拿扁担。但此刻,腰间那略有分量的钱袋,无形中给了她一丝微妙的支撑。她没像往常那样立刻顺从,而是抬起眼,平静地看了孙秀英一眼,声音不高却清晰:“这就去。”
这一声平静的回应,反而让蓄势待发的孙秀英噎了一下,一时没接上更难听的话。
晓燕放下东西,拿起扁担和水桶出去了。挑水是重活,扁担压在肩上沉甸甸的,但此刻的她,却觉得这份重量,似乎也能咬牙扛住了。
日子仿佛陷入了一种新的、极其脆弱的平衡。每天凌晨的隐秘冒险,白天在家的小心翼翼,腰间渐渐充盈的钱袋,还有那些不知名的顾客带给她的点滴暖意……这一切交织在一起,成了她灰暗压抑生活中唯一鲜活、亮眼的色彩。
她甚至开始不自觉地在清晨竖起耳朵,留意隔壁单元的动静。偶尔能听到陈默出门或归家的脚步声,有时伴着清脆的自行车铃响,有时只是沉稳的步履落地声。自那天清晨他如神兵天降又倏然离去后,他们再未正面相遇,但他那双在她最慌乱时伸出援手,以及那句听不出情绪的“举口之劳”,却像一颗无声的种子,悄悄落在了她心田某个角落。
她只零星听说他叫陈默,是厂技术科的,好像还是个返城知青,除此之外,便如隔雾看花。他就像厂区高音喇叭里偶尔飘出的那首《外婆的澎湖湾》,旋律悠远,带着点与周遭格格不入却又莫名吸引人的气息。
这天晚上,孙秀英不知为何心情尚可,竟难得地没有寻衅找茬。晓燕早早缩回自己的布帘后,就着那盏昏黄的小灯,再次拿出那个写满密密麻麻小字的本子。
在记录着寥寥数笔收支的页面最下端,她犹豫了片刻,然后小心翼翼地、用铅笔极轻地画了一个小小的、散发着光线的太阳。在那阳光下面,是一个歪歪扭扭、却依稀能看出在微笑的简笔画笑脸。
喜欢八零小厨娘的红火日子请大家收藏:(m.20xs.org)八零小厨娘的红火日子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