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知行静静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等晓燕说完,他沉吟片刻,点了点头:“你们做得对。尤其是对那张科长的家事,不掺和,不利用,是正理。做企业如做人,根基要正,路子才能走得长远。”
他拿起一本划了线的杂志,翻到那篇关于“外资品牌围剿”的文章,仔细看了看,抬眼对晓燕说:“这东西,有用。但要会用。光划出来不行,得把它变成你们自己的道理。”
“变成……自己的道理?”晓燕有些不解。
“嗯,”顾知行放下杂志,眼神变得锐利起来,“等衙门的回音,是被动的。要想主动,就得学会借势。这文章里说的,是面上的理,是大势。你们要做的,是把你们‘林记’的个案,装进这个‘大势’和‘公理’的框子里去。让处理你们事的人觉得,帮你们,不是在帮一个普通的县里铺子,而是在维护市场的‘公平’,是在保护值得扶持的‘本土品牌’。这,就叫师出有名。”
一番话,如同拨云见日,让晓燕眼前豁然开朗。原来,那纸上的黑字,是可以这样用的!
“我明白了,”晓燕眼里有了光,“咱不能光哭诉自己委屈,得让上头觉着,咱这事,关乎风气,关乎规矩!”
“是这个意思。”顾知行赞许地点点头,“另外,你们走访市场的那些见闻,省城点心‘不如从前实在’的议论,也都是佐证。说明市场需要真正的、有品质的东西,而不是靠资本堆出来的虚架子。这些,都可以整理出来。”
思路一旦打开,事情仿佛就有了抓手。顾知行又问了问“林记”在县里的情况,有没有得过什么官方的认可,哪怕是街道或者区里发的奖状也行。
晓燕努力回想着,忽然记起来,好像陈默在的时候,县里搞过一届“风味小吃评比”,“林记”的桃酥得过一个“优秀奖”,是个镶在玻璃框里的奖状,一直挂在铺子里。
“有!有个‘优秀奖’!”她连忙说。
“好!”顾知行眼神一亮,“这也是个‘由头’。虽不是什么大奖,但代表了官方的初步认可。把这些都准备好。”
他看了看窗外已然黑透的天色,站起身:“今天先这样,你们把这些材料,按我说的思路,重新归置归置。明天,我陪你们再去一趟衙门。”
“您陪我们去?”晓燕和方芸又惊又喜。
“嗯,”顾知行语气平淡,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有些话,你们说,分量不够。我去说道说道。”
他走到门口,又回头看了一眼那静悄悄的隔壁房门,意味深长地说:“风起于青萍之末。有些口子,一旦撕开,就堵不住了。咱们这边把道理准备足,那边……兴许也能吹进点风去。”
送走顾知行,晓燕和方芸激动得睡不着觉。两人连夜整理材料,把旧杂志上的论断,市场走访的记录,还有那“优秀奖”的来历(奖状没带,只能口述),都一一捋顺,试着往“维护市场公平”、“保护本土品牌”的大道理上靠。
夜深了,招待所的走廊一片寂静。晓燕伏在桌上,写着写着,偶尔会停下笔,侧耳听听隔壁的动静。
那里,依旧安静。
喜欢八零小厨娘的红火日子请大家收藏:(m.20xs.org)八零小厨娘的红火日子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