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燕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几乎是抢过电报,展开一看,上面只有简短的几句话:“鲁工已答应,后日抵清源,费用勿忧,已安排。知行。”
答应了!真的答应了!晓燕捏着电报,手微微发抖,一股热流涌上眼眶。沈技术员凑过来一看,也激动得差点跳起来。
“太好了!晓燕!这下咱们有指望了!”
消息传开,厂子里又是一阵小小的骚动。有期待的,也有像李师傅那样,带着点审视和不安的。
后日一早,晓燕和沈技术员早早便等在了厂门口,连同一起等待的,还有不少好奇的工人。将近晌午,一辆风尘仆仆的长途客车在厂门口停下,车门打开,一个头发花白、精神矍铄的老者,提着一个半旧的旅行包,走了下来。
他穿着一件灰色的确良衬衫,戴着黑框眼镜,面容清瘦,目光却炯炯有神,扫过厂院和老槐树,最后落在迎上来的晓燕身上。
“您就是鲁工吧?一路辛苦了!”晓燕连忙上前接过旅行包。
“不辛苦,不辛苦。”鲁工声音洪亮,带着笑意,目光却已像探照灯一样,开始打量起车间和设备,“这里,就是‘林记’了?嗯,有点意思。”
他没有急着去办公室,而是让晓燕直接带他进了车间。他看得极仔细,不时停下脚步,用手摸摸机器的温度,抓起一把面粉捻捻,甚至凑到烤炉前,感受那扑面而来的热浪。
李师傅站在不远处,沉默地看着这位省城来的“真佛”,眼神复杂。
鲁工在车间里转了一圈,最后停在了李师傅的和面案板前,看着那团正在醒发的面团,忽然开口问道:“老师傅,您觉得,这和面的水,是井水好,还是自来水好?”
李师傅愣了一下,没想到他会问这个,瓮声瓮气地答道:“井水软和,发面好。自来水有股子漂白粉味儿,差点意思。”
鲁工点了点头:“没错。水的硬度,确实会影响面筋的形成。你们记录了吗?不同水源,和面效果的具体差异?”
李师傅和旁边的沈技术员都愣住了。这个,他们还真没细究过。
鲁工笑了笑,没再追问,转而看向那本被奉若珍宝的“规范”草案,随手翻了几页,指着一处关于烘烤时间的设定,对沈技术员说:“小伙子,你这个时间范围,是基于炉膛温度恒定假设的吧?可你这吊炉,不同位置的温差,考虑进去了吗?还有点心摆放的密度对热对流的影响呢?”
一连几个问题,问得沈技术员额头冒汗,哑口无言。
晓燕在一旁看着,心里又是惭愧,又是兴奋。惭愧的是自家这“规范”在真正的行家眼里,果然还是漏洞百出;兴奋的是,这鲁工,是真有东西!他这一来,就像一把锋利的犁铧,注定要在“林记”这块刚刚开垦的土地上,犁出更深的沟壑,播下新的种子。
她看着鲁工那专注而锐利的眼神,又看了看旁边神色各异的李师傅和沈技术员,知道“林记”又将迎来一场新的、更深层次的碰撞与融合。
这老槐树下,看来是注定要越来越热闹了。
喜欢八零小厨娘的红火日子请大家收藏:(m.20xs.org)八零小厨娘的红火日子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