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的是县供销社分管副食品的老赵,算是“林记”多年的老交道了。往年这时候,他总要来厂里转转,为年后的供货打个底。可自打黄永发使了绊子,县里各家铺子对“林记”都避之不及,老赵也有阵子没露面了。今儿个突然上门,倒让晓燕有些意外。
老赵还是那副圆滑世故的模样,穿着半旧的蓝色中山装,腋下夹着个鼓囊囊的黑色人造革公文包,进门先递烟,脸上堆着恰到好处的笑:“晓燕厂长,忙着呢?有些日子没见了,厂子里……都还好?”
晓燕心里跟明镜似的,知道他这是探口风来了。她没接烟,只客气地让了座,倒了杯白开水。“劳您惦记,还凑合。”她语气平淡,听不出喜怒。
老赵自己点了烟,吸了一口,烟雾缭绕中,那双精明的眼睛在晓燕脸上扫了扫,又状似无意地打量了一下略显空荡的办公室。“听说……前阵子,你们在省城,闹出不小动静?还得了公家的扶持?”
消息传得倒快。晓燕不动声色:“都是上级领导关心,厂子里自己也得争气。”
“那是,那是!”老赵连连点头,话锋却是一转,“不过啊,晓燕,这做生意,光有上头扶持,有时候也未必够。还得看市场,看人脉,看……路子。”他拖长了尾音,像是在掂量着什么。
晓燕没接话,只静静地看着他。
老赵见她不上套,便往前凑了凑,压低了些声音:“我今儿来,也不光是串门。有个朋友,从南边过来的,做货栈生意,规模不小,听说咱们县里‘林记’的点心有点名气,特意托我问问,有没有兴趣……见个面,聊聊?”
南边来的?货栈生意?晓燕的心猛地一跳。刚走了一个黄永发,这又来了一个?她下意识地就想拒绝,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眼下“林记”正处在十字路口,多听一听,多看一看,总没坏处。万一……万一这次不一样呢?
她沉吟了一下,问道:“不知您这位朋友,是哪路神仙?又想跟俺们聊啥?”
老赵见她没一口回绝,脸上笑容更盛:“这位老板姓高,叫高文远。人家那货栈,叫‘南北货栈’,在鹏城、珠城那边都有分号,专做南北特产流通,路子广得很!人家可不是黄永发那种玩资本空手套的,是实打实做渠道的!人家看重的是你们‘林记’这老牌子和地道手艺,想看看,有没有机会,把你们的点心,往南边铺一铺。”
往南边铺?实打实的渠道?晓燕的心不由得动了一下。这听起来,似乎比黄永发那套“注资控股”要实在些。可吃一堑长一智,她也不敢轻易相信。
“高老板……人现在在县里?”
“在!就住在县委招待所。”老赵连忙道,“人家很有诚意的,就等您一句话。”
晓燕思忖片刻,点了点头:“成。那俺就见见。时间地点,您安排。”
送走了老赵,晓燕独自在办公室里坐了很久。这突如其来的会面,像投入死水潭的又一颗石子,让她本就纷乱的心绪,更加起伏不定。这个高老板,是福是祸?是真看重“林记”的实在,还是又一个披着糖衣的陷阱?
她没把这事立刻声张,只悄悄跟沈技术员通了个气。沈技术员一听,倒是很积极:“晓燕,如果是正经的渠道商,那对咱们打开市场太有帮助了!尤其是南方市场,消费能力强,如果能进去,咱们的资金压力就能大大缓解!见见无妨!”
两天后,在老赵的安排下,晓燕在县委招待所一间还算雅致的会客室里,见到了这位“南北货栈”的老板,高文远。
高文远约莫四十出头年纪,身材不高,微微发福,穿着一身质地考究的深灰色西装,没打领带,衬衫领口随意地敞着。他脸上总是带着三分笑意,眼神却不像黄永发那般锐利逼人,反而透着股生意人特有的圆融和精明,像是一块被岁月磨滑了的卵石。他说话带着些江浙一带的口音,语速不快,却逻辑清晰。
“林厂长,久仰久仰!”高文远热情地伸出手,与晓燕轻轻一握,力道适中,“早就听说清源‘林记’的点心是一绝,可惜一直无缘得见。这次托老赵的关系,总算能跟林厂长当面请教了。”
他的客气,不像伪装,让晓燕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了些。“高老板太客气了,俺们小门小户,当不起‘请教’二字。”
落座后,高文远也没绕太多弯子,直接从随身带的公文包里拿出几份彩印的产品图册和市场分析报告,递给晓燕。“林厂长,您看看。这是我们‘南北货栈’目前主要经销的一些产品,以及我们对南方几个主要城市休闲食品市场的初步分析。”
晓燕接过图册翻看着,里面大多是些包装精美、看起来就很“洋气”的饼干、糖果、蜜饯,也有少数几样打着“传统”、“手工”旗号的糕点,但那样子和“林记”的朴拙大相径庭。
高文远在一旁解释道:“南方市场,尤其是年轻消费群体,追求新奇、时尚,对包装和品牌形象很看重。不过,近两年,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开始回归传统,追求健康、自然的‘古早味’。我们认为,‘林记’这样有历史、有手艺、用料实在的老牌子,在这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八零小厨娘的红火日子请大家收藏:(m.20xs.org)八零小厨娘的红火日子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