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之期,转瞬即至。
这一日,苍穹仿佛也感知到了这片土地的哀荣,收敛了边塞惯有的风沙,展露出罕见澄澈的碧空,阳光洒下,却并无暖意,只将那新砌的英烈祠与巍然矗立的忠魂碑照得愈发庄严、肃穆。
朔方城北,这片新辟的高坡之上,早已被人潮填满。经历过狼山血战、甲胄虽经擦洗却仍带战痕的幸存将士们,按刀持戟,列成森严方阵,肃然挺立,如同一片沉默的铁林。
文武官员以蔡邕、顾雍、满宠、王璨为首,皆身着深色袍服,神情凝重;更多的,是闻讯自发前来的朔方百姓,他们扶老携幼,万人空巷,密密麻麻地站立在坡地之下,延伸至远方。无人交谈,无人喧哗,连孩童都似被这氛围感染,睁着懵懂的眼睛,安静地依偎在大人身边。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无形却沉甸甸的威压,那是数万人的哀思、敬意与某种共同的情绪在无声地汇聚、发酵。
那面高大的黑色石碑,宛如一位从历史深处走出的沉默巨人,以它冰冷而坚硬的躯壳,承载着一百八十七个滚烫的名字,默然俯视着下方黑压压的人群。阳光照射在精心镌刻的碑文上,每一个名字都反射出冷冽的光泽,仿佛英魂未远,正透过石碑凝视着他们用生命守护的一切。
吉时已到。
“铛——嗡——”
悠扬而苍凉的钟磬之声,自祠前响起,穿透凝滞的空气,声声敲在人的心弦之上,带着一种穿越生死的庄重。
凌云缓步登上石碑正前方的木制高台。他今日未着戎甲,一身玄色窄袖戎服更衬得身形挺拔,却也显得面色有些苍白。
他的目光缓缓扫过下方寂静的人海,掠过那些曾与他并肩浴血的熟悉面孔,掠过蔡邕、顾雍等文士凝重的脸庞,掠过无数双饱含期盼与悲戚的百姓的眼睛,最终,深深地定格在那面冰冷而沉重的石碑之上,定格在那一个个他曾亲眼看着倒下、如今只剩下名字的兄弟之上。
他没有携带任何文稿,一切言语皆从胸臆中自然流出,声音因极力压抑的情感而略显沙哑、低沉,却奇异地清晰,如同冰层下的暗流,涌入在场每一个人的耳中:
“朔方的父老乡亲们,我的弟兄们!”
全场愈发寂然,连风声都仿佛屏息,唯有代表朔方军魂的旗帜在微风中猎猎作响,如同英魂的低语。
“今天,我们站在这里,非为庆贺胜利之喜悦,而是为铭记牺牲之沉重!我们脚下所立之土,我们今日得以自由呼吸之气,我们阖家老小能安然聚于此地,皆因有一百八十七位好兄弟、好儿郎,已将他们的满腔热血,永远地浇灌在了狼山的荒丘之上,浸透在了守护我等家园、通往生路的征途之中!”
他的声音带着难以尽述的痛楚,每一个字都仿佛浸透了血泪,重重砸在人们的心坎上,引起阵阵隐痛。
“他们之中,有自微末时便追随我凌云、筚路蓝缕的老兄弟;有闻讯来投、只求一方安宁度日的流民子弟;有家中倚为柱石的独苗;有脸庞尚存稚气、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少年郎……他们每一个人,都有名有姓,有高堂父母倚门盼归,有妻儿牵挂于心!可如今,他们的音容笑貌,却只能凝固于这冰冷的石刻之上,他们的名姓,只能由我等生者,在此含泪念诵!”
人群中,压抑已久的悲声再也无法遏制,低沉的啜泣声如同潮水般蔓延开来。那些失去了儿子、丈夫、父亲的亲属们,望着碑上那刺目的名字,泪如泉涌,恸哭失声,若非有人搀扶,几乎要瘫软在地。
“或许有人会问,凌云,你可曾后悔?后悔带他们出塞,经历那场九死一生的血战?” 凌云的声音陡然拔高,撕裂了悲伤的氛围,带着一种斩钉截铁、不容置疑的决绝,“我后悔!我悔自己智谋不足,武艺不精,未能护得所有弟兄周全归来!但我凌云,绝不后悔奋起抵抗!绝不后悔向那些视我汉家儿女如草芥、肆意屠戮劫掠的胡虏,亮出我等的铮铮刀锋!”
“只因他们的牺牲,非为我凌云一人之私利,乃是为了在场每一位父母,不再承受白发人送黑发人之痛;为了每一个孩童,能在没有胡骑惊扰的安宁中长大成人;更是为了我汉家旌旗,能永远在这片先祖留下的土地上猎猎飘扬,不屈不挠!他们用最宝贵的生命,向这天下宣告——朔方,不可轻侮!汉家儿郎之血性,不可辱没!”
“轰!”
仿佛一道惊雷在人群中炸响,极致的悲伤被这番话语点燃,瞬间转化为了熊熊燃烧的力量!无数人下意识地紧握了双拳,指甲深掐入肉,眼中原本的泪光被一种更为炽热的火焰所取代,那是对敌人的恨,也是对守护之念的坚贞。
“今日,我们在此立此丰碑,非仅为追思悼念!更是要让我等后世子孙,千秋万代都牢牢记住,曾有这样一群铮铮铁骨的先辈,为了他们能享有太平,甘愿抛头颅、洒热血,慷慨赴死!他们的忠魂烈魄,将永镇朔方,如山川不朽,庇佑我等生者!他们的精神气概,将与我等同在,融入血脉,薪火相传,永不断绝!”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三国群美传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三国群美传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