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忠那发自肺腑、毫无保留的真心归附,如同一道暖流,彻底驱散了凌云心中因寻访未果而残留的最后一丝阴霾,巨大的喜悦之情几乎要满溢出来,清晰地写在了他那年轻而英挺的脸庞上。
他如此看重黄忠,甚至不惜为此耽搁预定的北返行程,耗费大量心力与钱财为其安置家小、延请医生,并许下寻访神医的承诺,这一系列超乎寻常的重视与投入,尽数落在了一旁沉稳寡言的太史慈眼中。
太史慈心中并无半分嫉妒之意,他对自己在主公心中的地位与信任有着清晰的认知和坚定的自信。此刻萦绕在他心头的,更多是一种纯粹的好奇与探究。
他自然看得出黄忠气度沉雄,步履稳健,臂膀腰身之间蕴含着练武之人特有的力量感,绝非庸手。但,这位新投效的汉子,究竟身怀何等惊人的本事,竟能让眼界极高、识人无数的主公如此另眼相看。
甚至不惜代价地招揽,并给出“如虎添翼”这般极高的评价?这份日益滋长的好奇,最终在武者本能的驱使下,化作了一股难以抑制的、想要亲手掂量对方斤两的较量之心。
待黄忠一家初步安顿妥当,病重的黄旭也服下汤药,呼吸平稳地沉沉睡去后,太史慈寻了个机会,找到正在客栈独立小院中缓缓活动筋骨、舒展久困身躯的黄忠。
他抱拳一礼,目光清澈而坦诚,直接道明了来意:“汉升兄,观兄台行止气度,龙行虎步,必是身负绝艺、武艺超群之人。慈不才,亦是习武之人,见猎心喜,一时技痒,想向兄台讨教几招,切磋印证一番,不知兄台可否不吝赐教?”
黄忠此刻卸下了压在心头不知多久的沉重家庭包袱,心情是多年来未曾有过的舒畅轻松,又感念太史慈这一路上忙前忙后、安排周到的相助之情。
见他目光诚挚,并无恶意,便也爽朗一笑,抱拳回礼,声若洪钟:“子义兄弟太客气了!你我皆是武人,互相切磋,印证所学,正是快事一桩!固所愿也,不敢请耳!请!”
两人当即来到客栈后院一处颇为宽敞平整的空地,凌云闻讯,也饶有兴致地踱步而来,在一旁负手而立,准备观看这场即将到来的龙争虎斗。
为免失手伤人,他们都未使用真兵器,只是各自在院角柴堆里,寻了根长短、粗细、重量都大致相仿的硬木棍,以棍代枪、代刀。
“汉升兄,小心了!”太史慈低喝一声,算是打过招呼,随即身形一动,率先发动了攻击。
他家传枪法本就以迅猛灵动、变幻莫测见长,此刻虽用的是一根寻常木棍,但在他手中,依旧如同拥有了生命,化作一条出海的蛟龙,棍影层层叠叠,破空之声嗤嗤作响,迅捷无比地直刺黄忠的咽喉、心口、手腕等周身要害,速度之快,角度之刁,令人眼花缭乱!
然而,黄忠的反应与应对,更是远远超出了太史慈最初的预料!
只见面对这疾风骤雨般的攻势,黄忠却是不慌不忙,脚下步伐看似不疾不徐,移动范围不大,却异常沉稳扎实,仿佛老树盘根,与大地紧紧相连。他手中那根普通的木棍,在他掌中仿佛活了过来,或格、或挡、或引、或带,动作古朴无华,没有丝毫花哨,却总能于那间不容发的危急关头,以毫厘之差,精准无比地将太史慈那凌厉迅疾的攻势一一巧妙化解。
他的动作带着一种历经千锤百炼、无数实战磨砺后才可能拥有的沉稳与精准,仿佛早已看穿了太史慈招式中的所有变化与后手,总能料敌机先。
两人棍来棒往,眨眼间便斗了二十余回合。太史慈越打越是心惊,他发现自己非但占不到丝毫便宜,反而偶尔会被黄忠那看似简单直接、实则蕴含了恐怖膂力与极其巧妙发力角度的反击,逼得身形微滞,不得不临时变招,显得有些手忙脚乱。
黄忠的棍法中,显然融入了极其高明的刀法精髓,势大力沉,每一击都带着一股仿佛能开山裂石的后劲,尤其那在沉稳节奏中骤然爆发的惊人速度与排山倒海般的力量,更是让太史慈暗暗心惊,不敢有丝毫怠慢。
“好强的膂力!好沉稳的根基!好高明的发力技巧!”太史慈心中连声暗赞,他知道自己今日是真的遇到了生平罕见的劲敌,非但没有气馁,反而被激起了更强的斗志,当即抖擞起十二分精神,将一身苦练的枪法本事发挥到了极致,棍影更加绵密,攻势愈发凌厉。
一时间,客栈后院之中,但见两条矫健的身影闪转腾挪,兔起鹘落,两根普通的木棍在他们手中仿佛化作了神兵利器,棍影翻飞,呼啸生风,碰撞之声不绝于耳。
太史慈胜在年轻气盛,气血旺盛,枪法(棍法)迅疾多变,如同长江大河,滔滔不绝;而黄忠则赢在经验老到,根基深厚无比,刀法(棍法)大开大阖,气势雄浑,又于沉稳之中暗藏无数机锋与杀招。
两人竟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斗得难分难解,精彩纷呈,谁也奈何不了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三国群美传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三国群美传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