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渐深,如墨般晕染开来,将白日里庄严肃穆的卢府彻底笼罩在一片深邃的静谧之中。
书房内,唯有一盏孤灯摇曳,昏黄的烛火在墙壁上投下长长的、不断晃动的影子,映照着卢植那张刻满了岁月与忧思、此刻更显凝重且带着几分难以掩饰讶异的面容,也映照着对面凌云那双在火光下显得格外诚恳而坚定的眼眸。
“卢公,” 凌云的声音压得极低,仿佛怕惊扰了这夜的宁静,也怕隔墙有耳,“晚辈此次冒昧深夜叨扰,除却拜见师执、聆听教诲之外,确有一件至关重要之事,不得不恳求卢公相助。
此事,不仅关乎朔方一郡的未来安危,更与蔡师(蔡邕)的前程命运休戚相关,还望卢公能够权衡利弊,施以援手。” 他的神色是前所未有的严肃,目光灼灼地望向卢植。
卢植目光微凝,如同平静湖面投入一颗石子,荡开层层涟漪。他并未立刻回应,只是用那双能洞察人心的眼睛示意凌云继续说下去,放在膝上的手指无意识地微微收拢。
“卢公深知,如今朝廷册封的朔方郡守之名,仍挂在蔡师头上。然蔡师志在着书立说,传承圣贤学问,于政务一途,实非其长,亦非其愿。”
“更何况,蔡师身负流放之罪,戴罪理事,于法理不合,于边郡治理更是平添无数掣肘与隐患,名不正则言不顺。”
凌云语速平缓,却字字清晰,他小心地观察着卢植的反应,见其并未露出不悦,才继续道,“蔡师此前亦有亲笔书信致于晚辈与卢公,信中曾言明,若得合适时机,当将此郡守之职交托于真正可靠、且有能力安定边陲之人,以便他能卸下重担,专心学问,同时,也便于我等能名正言顺地全力经营朔方,稳固我大汉北疆门户。”
他刻意在此处稍作停顿,让话语的分量沉淀下去,随后,才说出了今夜谈话最核心的意图,声音虽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心。
“晚辈虽才疏学浅,然守护朔方之心,天地可鉴。为边郡长治久安计,为不负蔡师所托,晚辈愿担此重任。故而,恳请卢公能在朝中代为运作,陈明利害,使朝廷能体察下情,准许蔡师卸去这有名无实之郡守职衔,并由晚辈——凌云,正式接任朔方郡守一职,以便全力应对北方之患。”
他略微提高了声调,补充了最关键的一点,“同时,望能借此职务更迭之良机,恳请陛下念及蔡师往日之功与学问,开恩赦免其流放之罪,召其还朝,使其能安心治学,不再受颠沛流离之苦。”
卢植听罢,眉头紧紧锁成了一个深刻的“川”字,指节轻轻敲击着桌面,沉吟良久,方才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丝沉重:“伯喈(蔡邕字)之心,其所处境遇,老夫亦深为了解。他确非牧民之才,流放之身更是一重无形枷锁,束缚其手脚,亦使朔方政令难通。”
“由你这般在朔方立下赫赫战功、熟悉边情、且得军民之心者接掌郡守,于朔方安定而言,于国家边陲而言,确是最为稳妥、最佳之选。只是……”
他话锋一转,目光如炬,直视凌云,带着审视与告诫,“朝廷官职迁转,尤其是一郡太守之更迭,绝非儿戏,其中牵扯各方利益,盘根错节。朔方虽为边郡,亦是要地,其守令人选,最终仍需陛下亲自首肯。况且,你欲借此机会,同时为伯喈求得赦免,两事并举,更是难上加难,无异于火上浇油,恐引更多关注与非议。”
他微微前倾身体,声音压得更低,带着一丝无奈的现实考量:“凌风,你需明白,在此等昏暗之时,欲在朝堂之上成事,尤其是此等敏感之事,必然需要打点各方关节,疏通门路,这其中所需耗费的钱财,绝非一个小数目,甚至可能是个……天文数字。你久在边塞,或许……”
“卢公明鉴,晚辈深知其中关窍与艰难。” 凌云身体也随之微微前倾,语气坚定,“所需一切钱财用度,皆由晚辈一力承担,绝不敢让卢公为此破费,更绝不会让卢公的清誉因钱财之事蒙受半点污损。”
“晚辈只恳请卢公,以您在朝中之清望与影响力,代为周旋,于关键时刻,向陛下及诸位公卿陈明朔方之利害、蔡师之冤屈与晚辈接任之必要性。钱财之物,不过是敲开某些门路的砖石而已,如何使用,用在何处,晚辈自有安排,只需卢公指明方向即可。”
卢植陷入了更长的沉默之中,烛火在他脸上明灭不定。他一生清廉自守,视钱财如粪土,但亦深知如今朝堂被十常侍等人把持,风气败坏,若想在此等环境中办成如此棘手之事,有时不得不借助这“阿堵物”之力。
一边是自己坚守一生的节操,一边是关乎边郡安宁与老友命运的大局……内心经过一番激烈的天人交战后,他终于长长地叹息一声,那叹息声中充满了无尽的疲惫与对时局的失望。
“罢了……为了北疆安宁,为了边民不再受涂炭之苦,也为了伯喈能重获自由……老夫……老夫便舍下这张老脸,尽力为你周旋一试。但丑话说在前头,此事干系重大,成与不成,尚在未定之天,陛下心意如何,宦官是否作梗,皆非老夫所能掌控,你需有心理准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三国群美传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三国群美传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