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会散去,已是月明星稀的夜半时分。秋夜特有的凉意如水银泻地,悄然弥漫在洛阳城的街巷之间,沁人心脾,却也驱不散许多士子心头因诗会而激荡的暖意与兴奋。
他们三三两两地步出王府那依旧灯火通明的朱门,大多面带红光,意犹未尽,口中议论不休。而议论的焦点,几乎毫无例外地,都围绕着那首仿佛横空出世的《小池》,以及其作者——那位此前名不见经传、今夜却一鸣惊人的凌风公子。
“妙极!凌风公子此诗,当真绝妙!”一位青衫士子抚掌赞叹,眼中满是钦佩,“看似信手拈来,平淡无奇,实则匠心独运,浑然天成!那股子清新灵动之气,扑面而来,令人神清气爽!”
旁边一位年长些的文士点头附和,捋须道:“诚然如此!‘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此等观察之入微,刻画之传神,将自然生趣捕捉得淋漓尽致!反观吾等,方才绞尽脑汁,堆砌辞藻,力求奇崛,如今想来,反倒是刻意为之,落了下乘,失了真趣。”
又有人好奇地打听:“这位凌风公子究竟是何方神圣?此前竟未闻其名,看王司徒对其颇为看重,莫非是位隐逸山林、近日才入洛的高才?”
更有消息灵通者压低声音补充:“岂止文才?听闻其白日在街市之上,身手不凡,勇救王司徒爱女于惊马之下,真真是文武双全,令人惊叹!”
赞誉之声、探究之语,在散场的人流中如同水波般低声传递、交织扩散。凌云(化名凌风)这个名字,伴随着这首别具一格、清新脱俗的《小池》,如同投入洛阳文苑这潭深水中的一颗灵秀石子,虽初来乍到,体积不大,却清晰地漾开了一圈圈不容忽视的涟漪,迅速在与会的高门士子圈层中流传开来。
可以想见,待到明日朝阳升起,此诗与此名,必将随着这些士子的口耳相传,飞入更多洛阳权贵、文士的府邸与耳中。
与前厅渐渐消散的喧嚣不同,王府深处,那精致秀雅的绣楼之内,此刻却依旧亮着温暖而朦胧的灯火,如同少女隐秘的心事。
貂蝉早已卸去了日间的钗环,身着一袭素雅的寝衣,外罩一件薄薄的锦缎披风,静静地坐在临窗的绣墩上。窗外月色如水,洒在她绝美的侧颜上,更添几分清冷与朦胧。
她手中虽习惯性地拿着一卷《诗经》,目光却有些飘忽,并未真正落在书页的文字上,显然心神早已飞到了别处。
贴身的丫鬟轻手轻脚地推门进来,脸上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与激动,她先是小心地看了看小姐的神色。
然后才凑近前去,将前厅诗会上,凌风公子如何被王司徒点名,如何从容起身,如何吟出那首惊艳全场的《小池》,以及众人如何从最初的寂静到后来的轰然赞叹,王司徒又如何击节赞赏、许为魁首的情景,绘声绘色、添油加醋地描述了一遍,语气中满是与有荣焉的骄傲。
“……小姐,您是真没看见!那位凌公子站起来的时候,不慌不忙的,气度沉稳得很呢!等他念出那首诗,我的天,整个大厅都安静了,连根针掉地上都能听见!”
“然后,好家伙,满堂的喝彩声!连老爷都抚掌大笑,连连夸赞,说这是今晚最好的诗呢!大家都说,这诗写得又灵巧又别致,意境还好,比那些老学究们掉书袋的酸诗强了不知多少倍!” 小丫鬟双眼放光,手舞足蹈地比划着,试图还原当时的盛况。
貂蝉静静地听着,面容看似平静,但纤长如玉的手指却无意识地、反复地卷动着手中书页的一角,将那柔软的纸张揉出了细微的褶皱。
当听到丫鬟学着凌云的语气,清晰地复述出那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时,她的美眸中骤然闪过一抹难以言喻的异彩,仿佛随着诗句,亲眼见到了那宁静夏日里,泉眼惜流、树影爱柔,生机勃勃而又充满意趣的小池景象,那般鲜活,那般灵动。
这诗境,与她日间所经历的惊险、所感受到的慌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却又奇异地抚慰了她的心绪。
她不禁又回想起了白日里,那位凌公子在她最危急的时刻,如同天神般出现,那沉稳有力的臂膀将她护住时传来的温度,那关切眼神中不容置疑的真诚。
想起了他在面馆听闻自己名字时,那迥异于常人的、近乎失态的震惊(虽不知具体缘由,却莫名地深深印刻在了她的心底,让她觉得此人背后定有故事);而此刻,他又在文人荟萃的诗会上,展现了如此卓绝不凡、别开生面的文采……
一种混合着真诚的感激、强烈的好奇、以及难以言喻的欣赏与悸动之情,在她那颗玲珑剔透的芳心中悄然滋生、不受控制地蔓延开来。
她本就处于情窦初开、对英雄才俊最为向往的年纪,骤然遭遇这般“英雄救美”的传奇桥段,又亲眼见证对方如此才华横溢、卓尔不群,那颗从未为谁轻易悸动的芳心,如何能不被深深触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三国群美传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三国群美传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