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如墨,渐渐浸染了涿郡的天空。太守府的书房内,仅有一盏青灯摇曳,昏黄的光线将凌云与郭嘉的身影拉扯得忽长忽短,投在斑驳的墙壁上,随着烛火的跳动而微微晃动,恍若两个正在酝酿着惊世密谋的幽魂。
凌云负手立于窗前,目光穿透沉沉的夜色,仿佛在审视着这片广袤而复杂的土地。
他声音低沉,打破了室内的寂静:“奉孝,阮元瑜已接手民政,涿郡根基稍得稳固。然幽冀之地,积弊如山。世家大族盘根错节,私设坞堡,拥兵自重;各地官吏贪墨成风,上下其手;底层民怨如同堆积的干柴,只待一点星火便可燎原。我们下一步,该如何在这重重困局中,劈开一条生路?”
郭嘉慵懒地坐在案几之后,苍白修长的手指无意识地轻轻敲打着桌面,发出极有韵律的微响。
他闻言,唇角勾起一丝与其病弱外表极不相称的、带着几分锐利与玩世不恭的笑意:“主公欲清扫这污浊寰宇,建立不世之功业,何不借用一把现成的、最快的‘刀’?”
“刀?”凌云倏然转身,目光如冷电般射向郭嘉,“奉孝是指……”
“黄巾。”郭嘉轻轻吐出两个字,声音不高,却仿佛带着一股寒气,让书房内本就不甚温暖的空气为之一凝。”
“他端起手边早已微凉的茶杯,浅浅抿了一口,继续道:“程远志如今正在我们掌控之中,此人便是关键。其旧部邓茂,如今正聚拢数千残兵,流窜于幽冀边境,看似是一股祸患,实则是无主孤火,惶惶不知所归。”
他放下茶杯,指尖蘸了少许冰冷的茶水,在光滑的案几上划出一条蜿蜒曲折、象征边界与流窜路线的水痕:“可令程远志设法‘密见’邓茂,假作是被我军严密看守后,侥幸寻得一丝空隙脱逃,重归黄巾阵营。实则,他已暗投主公麾下,听候调遣。”
“此后,程远志便与邓茂合兵一处,偃旗息鼓,不再骚扰平民,转而专挑那些为富不仁、恶贯满盈,且对主公未来大业构成阻碍的豪强世家,以及那些民愤极大的贪官污吏,进行精准的攻打与劫杀。”
凌云眼中精光暴涨,瞬间领会了其中关窍,接话道:“妙!如此一来,他们明面上仍是黄巾余孽,烧杀抢掠的恶名由他们背负,暗中却成了我手中最锋利的刀。
既能借其手,兵不血刃地削弱乃至铲除那些冥顽不灵的地方势力,又能借此过程,凝聚并筛选流民,将这股破坏性的力量导向我们指定的目标……待其声势渐大,或可招安,纳入正规,或可……”
他话语微顿,没有继续说下去,但那双深邃眼眸中一闪而过的冷冽,已然道明了另一种可能性。
“主公英明,一点即透。”郭嘉抚掌轻笑,眼中闪烁着智珠在握的光芒,“此乃一石三鸟之计。”
其一,借黄巾之手,行我等因身份、名声所限而不便亲自出手的‘脏活’,扫清障碍;
其二,可借此过程练兵,于乱局中甄别、考察,吸纳其中真正悍勇或有机谋者为己所用;
其三,也是最妙之处在于,朝廷与各方诸侯势力的目光,只会被这股‘死灰复燃’的匪患所吸引,为主公在涿郡乃至整个幽州暗中积蓄力量、稳步发展,争取到至关重要的喘息之机。
待时机成熟,邓茂这支‘黄巾’,是剿是抚,是存是灭,尽在主公一念之间,可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两人相视,会心一笑,许多未尽之语已在眼神交汇中明了。此计虽行险,带着弄火的意味,却正合当下这僵持困局,足以打破坚冰。
“时不我待,既已议定,当速行。”凌云断然道,声音恢复了平日的沉稳,“来人!”他提高声调,对着门外吩咐:“去请程远志将军来此一叙,切记,务必隐秘,不可令任何人察觉。”
约莫一炷香后,程远志被两名沉默的亲兵带到。他身形依旧魁梧,多日的囚禁生活并未能完全磨去其身上的草莽悍气,只是那眉宇间多了几分审慎与思索。
踏入这间气氛凝重的书房,见到凌云,他微微一愣,随即抱拳行礼,姿态不卑不亢:“败军之将程远志,见过凌太守。”目光扫过一旁安然静坐、气度不凡的郭嘉时,略带一丝不易察觉的疑惑。
凌云并未摆出高高在上的胜利者姿态,反而亲自上前,伸手将他扶起,语气平和如对故交:“程将军不必多礼,请坐。”
“今日请将军来,并非是以涿郡太守的身份问话,而是想摒除身份之见,与将军推心置腹,坦诚一谈。”他示意程远志在旁边的坐榻上安坐,随即目光沉静地看向他,“将军可知,我凌云为何独独留你性命至今?”
程远志沉默了片刻,粗糙的手指微微蜷缩,抬头迎上凌云的目光,声音有些干涩:“太守仁义之名,北疆皆知。志……败军之将,能得活命,心中……感激不尽。”
这话虽有几分场面上的客套,却也带着几分真实的复杂情绪。他败于凌云之手,全军覆没,对方却未如寻常官军将领般将他折辱杀害或押解京师,反而以礼相待,这让他心中早已存下疑虑与一丝微妙的感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三国群美传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三国群美传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