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而提议与凌云东西夹击,他公孙瓒自东面辽西出兵,凌云自西面已控制的广阳出兵,两路大军合围黄巾于渔阳郡境内,一举歼灭,以期永绝后患。
凌云听罢,心中冷笑连连,这公孙伯珪,言辞冠冕堂皇,实则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分明是想借联合剿贼之名,行势力扩张之实,妄图将他的影响力乃至军队,堂而皇之地插入渔阳乃至整个幽州中部地区,与自己形成直接对峙甚至吞并之势。
他面上不动声色,以极度惋惜和无奈的口吻,给出了早已准备好的理由:“广阳郡新定未久,民生凋敝,百废待兴,士卒历经战事,亦疲敝不堪,亟需时间休整补充粮秣军械,实在无力远征,恐误了伯珪兄大事,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言辞恳切,却态度坚决地婉言拒绝。
消息很快传回,性情刚烈如火、向来骄矜自傲的公孙瓒闻讯,顿时勃然大怒。
他在自己那戒备森严的府邸中,暴怒之下,一剑将身前坚硬的楠木案几劈得粉碎,怒吼之声震得梁上灰尘簌簌落下。
“凌云竖子!安敢如此轻视于我!我念在同为朝廷命官,好意与他联手除贼,共保幽州安宁,他却敢推三阻四,百般搪塞!莫非……莫非他与那黄巾贼寇暗中有所勾结?还是想坐观我与贼寇拼个两败俱伤,他好从中渔利?简直是不识抬举,可恨至极!”
经此一事,公孙瓒对凌云那原本就存在的忌惮和猜疑,彻底转化为公开的敌意。幽州未来双雄并立、相互对峙的格局,在此刻已初现端倪,火药味弥漫开来。
公孙瓒那看似合作、实则挑衅的提议,以及其随后必然加剧的敌意与威胁。
让凌云和郭嘉都清晰地意识到,程远志和邓茂这支被他们暗中操控的“奇兵”或者说“暗棋”,其存在与活动模式,已经引起了公孙瓒这等强大邻居的高度警惕,甚至可能引起了更远方势力的注意。
再想如同之前在广阳郡那般,让他们肆意在幽州境内“清理”地方豪强而不被周边势力联合围剿,已无可能。利用黄巾之手铲除内部异己、同时消耗黄巾有生力量的“黄金时间窗口”正在迅速关闭。
深夜,太守府书房内,烛火摇曳,映照着两人凝重的面容。
凌云手指轻叩桌面,发出有节奏的声响,沉声道:“奉孝,形势有变。公孙瓒已起疑心,甚至可能已窥破几分虚实。再让程、邓流动作战,他们恐将成为众矢之的,被各方势力名正言顺地联合围剿,届时我们不仅会失去这把刀,还可能引火烧身。我们的计划,必须改变了。”
郭嘉微微颔首,眼中闪烁着洞悉世情与人心变化的锐利光芒:“主公所言,正是关键。这把‘刀’已经饮足血,亮了相,再想将其藏于袖中或是暗处,已不可能。”
“如今广阳郡已定,我军声望如日中天,民心依附;而程、邓二人,经历广阳之战,既见识了主公运筹帷幄之能与其所能提供的强有力后盾支撑,也应体会到了孤军流窜的风险与局限。此刻对其进行招安,转化其为明面上的助力,正当其时,成功率极高。”
“只是,”凌云沉吟片刻,提出关键问题,“如何招安?是明发诏告,天下皆知,还是秘密纳降,悄然进行?其麾下数万部众,又该如何安置?若处置不当,反成祸患。”
郭嘉显然早已深思熟虑,成竹在胸:“明招虽显坦荡,但过于惊世骇俗,极易授人以柄。朝中阉宦、周边诸侯如公孙瓒之流,必会大肆攻击主公养寇自重,甚至诬陷主公与黄巾本为一伙,政治上极为被动。
故而当以‘密约’形式进行,力求稳妥。具体而言,可密令程远志、邓茂,舍弃老弱,率领其核心战斗精锐,假意向西北方向‘突围’,做出流窜之势,辗转进入我军实际控制的代郡或上谷郡边塞地区。
然后,主公便可对外宣称,我边军巡逻部队遭遇并经过一番激战,‘收降’了部分黄巾悍卒。
届时,可将这些降卒打散编入高顺、太史慈的边军之中,充实的边防线;或者,亦可另立一营,例如‘赎罪营’、‘敢死营’之类,仍由程、邓二人暗中统领,派驻至最危险的关隘前线,令其戴罪立功,以胡人之血洗刷昔日罪孽。
如此操作,既可得其精兵,增强我军实力,又可保全主公名声,避免政治攻讦,更可借此机会,将我军的影响力名正言顺地进一步渗透入渔阳等郡县,可谓一举数得。”
凌云眼中精光一闪,郭嘉此计,可谓面面俱到,既消化了这支颇具战斗力的队伍,又规避了最大的政治风险,甚至还能从中再捞取一波实际利益。
“好!此计甚善,周全缜密。就依奉孝之策!” 凌云当即决断,“立刻以最高密级,传信于程远志、邓茂,向其阐明眼下之危局与归附之利害,令其依计行事,速速率领精锐,前来代郡归附,不得有误!”
命令被迅速加密,通过那条绝密的渠道火速送出。
一场由凌云自导自演、席卷广阳的“黄巾之乱”,即将以一场精心策划、对外宣称的“迫降”与内部的“秘密招安”落下帷幕。
而这支经过广阳血火淬炼、即将由明转暗、纳入正式编制的力量,将成为凌云麾下隐藏的又一柄致命利刃,只是这一次,其刀锋所指,将更多地是对准外部的胡虏与敌人。
幽州这盘错综复杂的棋局上,凌云于无声处,再次落下了一枚足以影响全局的关键棋子。
喜欢三国群美传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三国群美传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