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策既定,便如棋盘落子,步步为营,再无反悔之理。
凌云那份言辞恳切又暗含威严的密信,历经周折,终于安全送达程远志与邓茂手中。二人展信细读,虽早有预料,仍不免心潮澎湃。
他们深知,此乃凌云给予的唯一生路,亦是他们洗刷贼名、追随明主在乱世中建功立业的真正开端。
当下再无犹豫,立刻依计行事。他们精心挑选了数千历经广阳血战、忠诚可靠的核心精锐,舍弃大部裹胁的流民与老弱,伴作遭到官军猛烈追剿,一路“溃败”突围,且战且走。
队伍巧妙地利用地形,穿过渔阳与广阳、代郡之间的管辖间隙,昼伏夜出,偃旗息鼓,最终有惊无险地抵达代郡北境的长城沿线。
彼处,凌云早已派出心腹将领率精干小队接应,一切都在隐秘中进行。
这支经历过血火残酷洗礼的军队被迅速化整为零,部分精悍士卒被秘密打散,混编入高顺统领的边军之中,以新兵身份补充边防;
另一部分更为核心的、对程邓二人死心塌地的部众,则由程、邓二人以戴罪之身的身份暗中继续统领,被派驻到防备鲜卑最前沿、最为艰苦险要的关隘驻守。
一柄曾经肆虐幽州、令官军头痛不已的“妖刀”,就此被凌云以高明手段淬炼、打磨,转而成为一柄隐于暗处、刃口对外、守护边疆的“暗刃”,其未来的锋芒,将指向塞外的胡虏。
与此同时,凌云亲率大军主力,以老将黄忠为先锋,赵云、太史慈各率精锐骑兵为左右两翼,高举“靖难安民”的堂堂正正之旗,浩浩荡荡开进因程、邓部北撤而呈现权力真空状态的渔阳郡。
郡内残余的黄巾势力,或已随程、邓北去,或听闻凌云兵至而自行星散逃入山林,仅剩少数冥顽不灵、依旧劫掠乡里的小股匪徒,被黄忠先锋部队以雷霆之势迅速扫穴犁庭,一举荡平。
凌云随即大规模张贴安民告示,宣布减免赋税,任命在当地有贤名的士子能吏暂代各级官职,迅速恢复郡县秩序,稳定人心。
当凌云那面威严的“凌”字大旗,最终稳稳插上渔阳郡治的城头时,整个郡县已在实质上悄然易主,未费太多刀兵,便纳入了凌云的掌控版图。
然而,就在凌云刚刚接管渔阳,立足未稳之际,东方地平线上烟尘滚滚,马蹄声如雷鸣般由远及近。
公孙瓒亲率其威震天下的精锐骑兵——白马义从,浩浩荡荡,杀奔渔阳城下。他此番前来,明面上仍打着“助剿黄巾余孽”的旗号,实则想趁凌云根基未固、渔阳局势未明之机,强行夺取此郡,将自身势力一举楔入幽州腹地,打破凌云急速扩张的势头。
然而,当他麾下白马如云,兵临城下之时,映入眼帘的却是城头猎猎飘扬、戒备森严的“凌”字大旗,以及城上军容严整、弓弩齐备、眼神锐利的守军。哪里还有半分黄巾混乱、可趁之机的景象?
公孙瓒又惊又怒,一股被愚弄的火焰直冲顶门。他催动胯下白马,越众而出,手中亮银枪猛地抬起,直指城楼之上那道身影。
厉声喝道:“凌云!本都尉奉朝廷之命,特来讨贼,肃清地方!你何故抢先一步,占据渔阳城池?莫非你与那黄巾贼寇暗中有所勾结,欲独占剿贼之功与郡县之利乎?” 声震四野,试图在道义上先声夺人。
凌云闻声,缓步登上城楼女墙之前,身形挺拔如松,面对下方数千白马精锐,声音平静却以内力催送,清晰传遍整个战场:“公孙都尉,此言差矣。黄巾肆虐,荼毒生灵,云受朝廷所托,又有圣旨,陛下命我平定幽州黄巾,守土安民,讨贼平乱,乃是分内之责,义不容辞。”
“渔阳黄巾,闻我大军将至,已望风溃散,郡县此刻已然平定,秩序正在恢复,实不敢劳动都尉大驾,远来费心。” 言辞不卑不亢,理由充分,将公孙瓒的质问挡了回去。
公孙瓒哪里肯信,只觉得被凌云玩弄于股掌之间,一番精心谋划尽数落空,怒火攻心,再也按捺不住,破口骂道:“巧言令色,颠倒黑白!今日你若不给本都尉一个满意的交代,休怪我麾下白马义从,踏平你这渔阳城!”
话音未落,只听凌云身侧一声暴喝如惊雷炸响:“兀那公孙瓒,休得在我主面前猖狂!南阳黄汉升在此,可敢出阵,与某决一死战?” 声到马到,城门开处,一员将军须发皆张,手提凤嘴刀,拍马舞刀,如一团烈火般冲出,正是黄忠!
公孙瓒素以勇武自矜,纵横北疆罕逢敌手,见对方竟派一须发灰白的老将出阵挑战,更是怒极反笑:“区区老卒,不知死活!本都尉便成全了你!”
说罢,催动白马,挺枪便刺。两马盘旋,刀枪并举,瞬间战在一处。初时,公孙瓒尚存轻视之心,以为可凭借年轻力壮,速战速决,将老将斩于马下,挫敌锐气。
不料黄忠刀法沉猛异常,势大力沉,每一刀都蕴含着千钧之力,更兼其经验老辣,对时机把握妙到毫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三国群美传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三国群美传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