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光彻底放亮,驱散了最后一缕夜色,将广宗城外连绵的官军大营照得一片通明。
中军大帐内,气氛却比黎明前更加凝重肃杀。左中郎将皇甫嵩端坐主位,面色沉静如水,只是偶尔捻动胡须的手指暴露了他内心的思虑。
下首右边,惊魂初定的东中郎将董卓,虽然前几日在黄巾手下吃了大亏,气焰稍挫,但那股子蛮横凶戾之气依旧难以完全掩饰,他麾下的将领如李傕、郭汜等人,也个个面带不忿。
左边,则是骑都尉曹操,以及因军功暂领别部司马的刘备及其义弟关羽、张飞。新近抵达、前几日又立下阵前斩将大功的凌云,也位列其中,他神色平静,目光深邃,仿佛一泓深潭,让人看不透底细。
董卓率先打破沉默,他粗声粗气地开口,声音如同破锣:“皇甫将军!广宗城内叛军已是穷途末路,粮草断绝,士气低迷,如同瓮中之鳖,何须再等?当集中全力,挑选精锐,四面同时猛攻,一鼓作气,踏平此城!也好早日向朝廷报捷,以慰圣心!”
他挥动着粗壮的手臂,唾沫星子几乎要溅到地图上,显然是想借强攻来洗刷前几日受挫的耻辱。
皇甫嵩沉吟不语,他乃沙场老将,用兵向来持重,更倾向于继续围困,彻底消耗敌军残存的意志和力量,以最小的代价换取胜利。他的目光扫过帐内诸将,带着审慎的考量。
曹操目光闪烁,适时开口,声音清朗而富有条理:“董将军所言,不无道理。张角兄弟困兽犹斗,若拖延日久,恐其狗急跳墙,或另生变故。强攻虽可速破城池,然我军伤亡必重,且城内巷战,变数尤多。”
他话锋微转,“然,朝廷催促进兵甚急,陛下与诸公皆翘首以盼广宗捷报,久围不攻,恐非上策……”
他的话语滴水不漏,既点明了强攻的风险,又强调了朝廷的压力,最后,他那锐利的目光似是不经意地扫过沉默不语的凌云,似乎想从这位突然出现、战功赫赫却又透着几分神秘的年轻将领脸上,捕捉到一丝半点的情绪波动或倾向。
刘备亦躬身,语气谦逊而坚定:“备等唯中郎将马首是瞻。但有所命,备与二位义弟,愿为前锋,万死不辞!” 他身后的关羽微阖的丹凤眼开合间精光一闪,张飞则是摩拳擦掌,虬髯贲张,显然早已按捺不住厮杀的渴望。
最终,在多方因素权衡下——尤其是考虑到洛阳朝廷日益急切的催促进兵的态度,以及凌云这支生力军加入后带来的士气提振和兵力优势——皇甫嵩做出了决断。
他倾向于采纳董卓的部分建议,但加以完善,沉声下令:“好!既然如此,各部回去即刻准备!定于明日辰时,对广宗城发起总攻!董卓部主攻东门,我部主攻南门,曹都尉与刘司马策应西门,相机而动!凌太守……”
他看向凌云,“你部新至,前几日又经苦战,便负责北门,施加压力,防止贼酋自此逃脱!”
“末将领命!” 众将齐声应诺,声震帐宇。一场决定黄巾命运的总攻,就此定下。
与此同时,广宗城内,天公将军府邸。
这里已不复往日喧嚣,显得格外空旷死寂。张角与张梁并肩站在那幅早已过时、边角卷曲的简陋地图前,窗外透进的晨光,映照着张角脸上那层挥之不去的死灰色,他的呼吸微弱而急促,仿佛下一刻就会断绝。
“三弟,”张角的声音如同秋日蝉鸣,微弱却带着一种奇异的清明,“凌云……守信了。宁儿和周仓他们,此刻……应该已经远在百里之外,安全了。”
他枯槁的手指无力地在地图上划过一道向北的轨迹,“这泼天的富贵——你我兄弟二人的性命,还有这满城虚名,便依约……送与他,作为酬劳和……封口之资吧。”
张梁重重点头,脸上没有丝毫对死亡的恐惧,只有一种使命即将完成、坦然面对结局的平静,甚至还带着一丝解脱。
“大哥,我明白。用我二人的头颅,为他铺就一份平定黄巾的首功,换取宁儿和数万弟兄们的生路……这笔买卖,值了!黄泉路上,有大哥相伴,弟,无憾!”
兄弟二人相视,嘴角竟都扯出一抹难以形容的、混合着苦涩、释然与决绝的笑意。
他们迅速做出最后的部署,这部署更像是一个精心设计的舞台,只等主角登场:他们将城内剩余的所有还能握紧兵刃、心存死志的精锐士卒,全数调配至东、南、西三面城墙,命令他们必须做出誓死抵抗的姿态,尤其是要重点“关照”董卓和皇甫嵩的主攻方向,务必给予其最大程度的杀伤和阻滞。
而面对凌云军方向的北门,则只留下一些早已失去战意的老弱病残,以及他们兄弟二人直属的、数量不多却绝对忠诚、知晓内情并甘愿一同赴死的亲卫营。
这是一个用生命和最后智慧完成的承诺与交易。他们将最薄弱的环节,几乎是敞开怀抱般暴露给凌云,既是兑现诺言,也是将黄巾军最后的价值——这份攻破巨城、阵斩贼首的“不世之功”,作为“酬金”和确保秘密永不泄露的“封口费”,精准地、不容拒绝地递到了凌云手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三国群美传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三国群美传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