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云中郡守府内灯火彻夜不熄,华佗与张仲景凝神诊脉,大小乔含泪清创,众人正与冷酷的死神奋力争夺凌云一线生机的同时。
千里之外的帝国都城洛阳,另一场关乎天下时局、暗藏无数机锋的政治波澜,也因“一线天”这场未竟的伏杀而悄然涌动。
并州,晋阳,刺史府。
吕布带着一身尚未散尽的煞气与几分难以言说的狼狈不甘,大步踏入厅堂,向端坐于上的丁原复命。
他略去了自己手臂被凌云反刺受伤以及郝萌、成廉战死、宋宪重伤的细节,只将方天画戟顿地,抱拳沉声,着重强调那最“辉煌”的战果。
“义父,那凌云小儿已被我重创!方天画戟正中其后心要害,亲眼见他吐血坠马,气息奄奄!即便当场未死,也必是五脏移位,经脉尽断,去了大半条命,短期内绝难再起,与废人无异!”
丁原闻言,眼中精光爆射,抚掌豁然起身,脸上尽是压抑不住的快意与狠厉:“好!好!好!奉先我儿果然天下无敌,戟下从无活口!此獠屡屡与我并州作对,更是……哼,夺我地盘,损我威名,此番能一举除掉,或至少将其彻底打残,实乃大快我心,去我一块心病!”
狂喜之下,他立刻命人笔墨伺候,亲自修书一封,遣最心腹之人快马加鞭送往洛阳太傅袁隗处。
信中不仅详细汇报了这份“战果”,更用词隐晦地暗示凌云很可能已伤重不治,同时,也不忘浓墨重彩地强调义子吕布在此事中的首功与无可匹敌的勇武,以及其对己方的绝对忠诚。
然而,仿佛是命运刻意安排的戏弄,就在丁原那携带着“捷报”的信使尚在尘土飞扬的官道上拼命奔驰之时,另一份来自北疆的奏报,经由不同的、更为公开的驿传渠道,兜兜转转,几经周折,终于递送到了深宫之中,那位日益沉迷于享乐与敛财的当今天子刘宏的案头。
这正是凌云在出发前往云中与张宁完婚前,发出的那份详细记述朔方军,于塞外大破匈奴左贤王部、斩首数千级、收复大片水草丰美失地、缴获牛羊马匹无数,解救两万汉民回朔方的辉煌捷报!
战报文笔铿锵,数据详实,描绘的边塞风雪中汉家儿郎奋勇杀敌、扬威域外的场景,与灵帝平日所闻官军在中原各地剿匪屡战屡败的颓势形成了鲜明而刺眼的对比。
久未闻如此酣畅淋漓、提振人心之大胜的汉灵帝,阅罢竟难得地精神一振,久被酒色侵蚀而显得苍白的脸上也泛起一丝病态的红晕,他将奏报展示给身旁侍奉的张让等宦官,声音都提高了些许。
“好!好一个朔方太守凌云!真乃朕之卫青、冠军侯也!扬威域外,壮我国威,大涨朕之颜面!如此少年英雄,国之干城,岂能不重重褒奖?速速传旨,召凌云入京陛见,朕要亲自见见这位为我大汉立下如此殊勋的良将!”
此议一出,侍立一旁的太傅袁隗心中顿时猛地一沉,暗叫不好。
他刚刚通过隐秘渠道收到丁原密信的只言片语,正暗自欣喜于凌云这个不断挑战他们既定秩序和利益的潜在威胁可能已被清除,岂能让他此刻在皇帝面前“死而复生”,甚至因此大功而“简在帝心”,获得更大的权柄和声望?
他立刻不动声色地出列,躬身奏道,语气沉稳老练:“陛下,且慢。老臣有话启奏。”
“哦?”灵帝正沉浸在边塞大捷的虚幻荣光中,微微皱眉,有些不悦,“袁爱卿有何话说?莫非觉得此功不当赏?”
袁隗老谋深算,不慌不忙,言辞恳切,仿佛全然为国为民:“陛下息怒。凌云将军立此殊功,扬我大汉天威,确是可喜可贺,理当重赏。”
“然,陛下明鉴,边塞军情,历来错综复杂,瞬息万变。匈奴虽遭此重创,暂时败退,然其本性贪婪,犹如草原野草,烧之不尽,遇春复生。未必不会窥伺我边防空虚,卷土重来。”
“凌云身为朔方太守,乃北疆屏障之核心,职责重大,关乎万千黎民安危。此刻若因受赏而贸然离镇入京,千里迢迢,往返耗时甚久。万一在此期间,胡虏侦知其不在,悍然南下,再生事端,烽火再起,则恐非国家之福,更负陛下殷殷期望啊。”
他略一停顿,观察了一下灵帝的神色,继续道,语气更加语重心长:“依老臣愚见,为国计,为边民计,不若先行厚赏,嘉奖其功,金银绢帛,加官进爵,皆可厚赐,以安将士之心,显陛下天恩。”
“待北疆局势彻底稳固,胡人远遁,再无反复之虞,那时再召凌云将军入京觐见,陛下亲自慰勉,方为稳妥万全之策。如此,既不伤功臣之心,亦不误边防大事,两全其美,望陛下圣裁。”
他这番话语,句句看似站在朝廷大局考量,滴水不漏,加之袁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朝堂,势力盘根错节,根深蒂固,一时之间,竟无人敢出声反驳或提出异议。
如今的袁家,历经几代苦心经营,尤其是袁隗本人位列三公之首,其侄袁绍、袁术亦在地方渐成势力,网络庞大,当真是如日中天,势倾朝野,连皇帝有时也不得不忌惮几分,权衡利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三国群美传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三国群美传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