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全身心地沉浸在这份来之不易的安宁与温情之中,仿佛连身体里那些最深处的、尚未完全愈合的暗伤,都在这种宁静祥和的氛围里,加速着愈合的进程。
而在他治下的广袤疆域,同样呈现出一派迥异于以往、生机勃勃的冬日景象。
并州五郡——朔方、五原、云中、雁门以及新得并已初步完成军政接管、人心安抚的定襄。
再加上幽州五郡——上谷、代郡、涿郡、广阳、渔阳,这横跨千里、囊括了无数山川河流城池村落的庞大势力范围。
因为北方最大的威胁——匈奴、鲜卑等主要胡族势力被凌云接连重创,或是正陷入内部纷争与权力更迭而无暇南顾。
竟奇迹般地迎来了一个罕见的、没有大规模异族铁骑劫掠烧杀的平静冬季。
饱经战乱的百姓们,终于得以放下悬着的心,安安稳稳地“猫冬”。
围着温暖的炉火,盘算着来年开春后的耕种计划,脸上多了以往冬日里难得一见的从容。
各地的官营或民办工坊里,羊毛纺织机的嗡鸣、铁匠铺锻打的铿锵、煤炭筛选加工的忙碌声从未停歇。
商贸往来虽然受寒冷气候和道路的影响有所减缓,但内部的物资储备与流通体系运转良好,确保了各郡县的基本需求与稳定。
纵横交错的各郡官道上,即便是在风雪天气,也能看到一队队精神抖擞的巡逻士兵。
以及装载着粮食、煤炭、军械等物资的运输车队,秩序井然,显示出强大的控制力与组织能力。
其中,变化最为显着、堪称日新月异的,当属幽州的上谷郡。
自黄巾圣女张宁率领着数万经过筛选、相对精悍的黄巾旧部及其家眷正式迁入。
并在此地妥善安置下来后,这片原本因战乱和胡患而地广人稀、显得有些荒凉的郡县,仿佛被注入了一剂强效的活力源泉。
大量劳动力的涌入,使得大片原本废弃的荒地得到开垦,新的、规划整齐的村落如同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原本有些空旷寂寥的城池,如今也变得车水马龙,人声鼎沸,市面繁荣程度远超以往。
张宁麾下不乏各种能工巧匠、拥有独特手艺的艺人,他们带来的生产技术、工艺与朔方原有的工业体系相互碰撞、融合,迸发出新的火花。
进一步促进了当地手工业与商业的蓬勃发展。尽管在初期,新老居民之间、不同的管理体系之间,难免产生了一些小小的摩擦与适应问题。
但在荀攸派去的干练官吏以及张宁本人识大体、顾大局的积极配合与协调下,总体局势平稳向好,人气与活力急剧增长。
俨然已成为凌云势力范围内,一个不容忽视的、新的经济增长与人口重心。
这一日,午后阳光透过琉璃窗格,在铺着厚厚地毯的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凌云正将儿子抱在膝头,拿着一只小巧的布老虎逗弄他,看着甄姜和来莺儿围在暖炉边,低声讨论着一幅繁复精美的刺绣花样,气氛温馨而宁谧。
一名亲卫悄无声息地走入,恭敬地呈上一封来自上谷郡、封着独特火漆印记的信函。
凌云随手接过,道了声谢,便拆开了信封。抽出信纸,展开,目光扫过那上面熟悉而略带英气的笔迹,落款正是张宁。
信的前半部分,一如既往,是她风格干练务实的政务汇报:
上谷郡近期的治安情况、新迁部众的安置进度、屯田垦荒的成果、对周边鲜卑部落动向的观察与分析……条理清晰。
数据详实,透露出她卓越的管理能力与日渐成熟的格局。然而,当凌云的目光落到信件的最后几行时,他却微微怔住了。
那几行字的笔迹,似乎与前面有些微的不同,少了几分平日里的果决与利落。
笔锋处隐约可见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多了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似乎夹杂着犹豫、不安,以及……一丝深藏其中、几乎难以捕捉的羞涩?
“另……启禀将军,宁……近感身体时有不适,倦怠乏力,经郡中可靠医者反复诊断,已……已确认怀有身孕。
至今两月有余。想是……想是将军临行前那‘十日’……所致。
此事关系非小,宁自知轻重,已严密封锁消息,仅身边数人知晓。目前一切安好,饮食起居皆有人悉心照料,望将军……勿念。”
这寥寥数语,却如同在凌云平静无波的心湖中,猛地投下了一块千斤巨石,刹那间激起了滔天巨浪!
他捏着信纸的手指无意识地收紧,愣神了片刻,仿佛需要时间才能完全消化这简短文字所承载的惊人信息。
随即,一股难以言喻的、极其复杂的情绪浪潮汹涌地漫上心头。
有再次为人父的、本能的惊喜与激动;有对远在上谷、独自承担此事的张宁的深切牵挂与一丝愧疚;
更有一种奇异的、仿佛冥冥之中命运已然落定的沉重感慨。
那临别前的“十日”,固然有真情流露的片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三国群美传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三国群美传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