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呈就打算将剩下的两个监视自己的护卫解决掉。
等李大根带着妻儿再次回到南关村之后,林呈找他耳语了几句。
李大根面色严肃道:“大人放心!”
当夜,李大根带着几个人将喝得醉醺醺的两人丢进了河里。
第二天,有人去水边打水时,发现了两个死人。
林呈一脸悲痛地表示:“这俩人咋晚上喝酒说要出去走走,那成想就这么去了……”然后让人给两人挖了个坑埋了,对外说现在人手很忙,没时间给他们举行葬礼。
转眼又过去了七天,依旧没有下雨。
不光是地里的庄稼枯死了,地上的裂缝有一根手指那么宽。
现在就连山上的树叶都已经落完,树皮也在慢慢裂开。
林呈跟侄儿来到山上,看到了满山光秃秃的树,他是来山上找适合做弓箭的树木的。
那种树具体叫什么他不知道,只是以前在现代的时候刷短视频,看到过别人用那种树做的弓箭很好用。
他在纸稿上将那种弓和树的样子画了出来。
侄儿林世顺说他见过这种树,当地人叫水曲柳。
走了没多久,到了一个半山坡,林世顺指着不远处一根成人大腿粗的树说道:“三叔,你看是不是那种?”
林呈一看,还真是看到过的可以做弓箭的树,他就让林世顺将树砍了下来搬回去。
家里有现成的木匠。有了林呈提供的纸稿,那木匠看了一眼就知道该怎么做:选取了一段纹理顺直、无节、长度约一人高的木料,用刀斧削出弓臂的大致形状,握把粗且直,向两端渐细。
用刨子、锉刀、碎玻璃精心打磨,使弓臂两侧弧度对称、平滑。
在小火堆上小心烘烤弓臂需要弯曲的部位,同时用手和膝盖慢慢将其弯成合适的弧度。
最后用牛筋拧成弓弦,一把不错的弓就做好了。
有了弓当然少不了箭。
用桦木削直阴干作箭杆,箭头是将铁钉磨尖砸扁制成,用鹅毛做成箭羽,一箭三羽,粘缚在箭杆尾部。
弓箭做好后,林呈拿着弓箭在大坪边上插了几个稻草人定点练习。
村里其他人都很羡慕他的弓箭,也开始动手去做。
没有铁器,他们就拿了家里的锄头或者菜刀之类的改成箭头,各自制作了一把弓箭。
最后巡逻队的人人手一把弓箭。
防身的武器光有弓箭是远远不够的,木棍柴刀之类的近身搏斗时也不是很好用。
收集了大家的意见之后,林呈选择了长枪作为大家的主要防身打架武器。
将自己的要求跟木匠们说了一下。
木匠取来柞木和椴木,选择长、直、无疤的部分,砍下后阴干,削制成统一长约一丈二尺、尾部粗向前渐细的形状。
用火微微烘烤校直增加硬度,在外面包裹竹片,再用细麻绳紧密缠绕,最后上大漆密封。
枪头由铁匠用廉价的熟铁夹钢锻造,样子看着不咋地,但却意外地坚固耐用。
最后得到了三十九杆刚柔并济的长枪,极难被砍断。
巡逻队三十九人每人一杆。
因为箭头和枪头都是铁器,不宜让外人看到,大家就自行制作了外壳套在箭头和枪头上:有的用木头凿开一个口挂在箭头和枪头上,有的就用布直接将尖端包起来。
这天一早,林呈起床与巡逻队的人练习了射箭和耍枪之后回到了家里。
院子里整齐地摆放着四架刚造好不久的马车车厢,只等套上马就能远行。
马车是带顶棚的双轮重型货箱,安装在一副坚固的车架上。
这马车车厢造价昂贵:轴套、车轴包铁、加固铁钉、马具扣件、防雨的桐油油布、皮绳、绳索,和弓箭的工钱加在一起,每架造价都在十两以上。
四辆马车就要四十两银子左右,加上木匠人手不够,这时候五个木匠已经只剩下三个了,另外的两个已经跟着村里人去逃荒了。
人少了造车的速度也慢了下来,所以林家只造了四架马车。
幸好还有林呈从清河县租的马,每一匹马只付了二两租金,除了郑大和郑二骑回去的两匹马,其他的林呈就直接昧下了。
四匹马用来拉马车,其余的马都卖给了亲戚。
除了马车,家里还还有一辆牛车和三辆两轮的手推车。
家里男人们各负责一辆车。
林呈估算了一下:按照一辆马车能拉一千斤的东西,牛车能拉八百斤,手推车能拉三百斤来算,这些工具能拉五六千斤粮食。
家里一共大大小小二十来口人,一天一人吃一斤粮食,五六千斤能吃二百七十多天。
当然,不可能只装粮食,肉、油、盐、衣服、被子、锅碗瓢盆、水……都要带上。
林呈预算了下,带上三个月左右的口粮,只需要两三千斤左右粮食就行,这样就能装家里的家当和其他物件了。
家里的粮食早就不止两千斤。
女眷们想了办法,开始制作便于长途携带的干粮,给小麦脱壳,脱壳后的小麦粗磨成粉,干锅小火慢炒至微黄干燥、散发香味后收起存放进干燥密封的坛子中。这样既能随时泡水吃,又不容易变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不当官了,逃荒保命要紧!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不当官了,逃荒保命要紧!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