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窑是第三天封孔洞的,里面还有些没烧透的木材,大家把烧好的木炭挑出来装袋,没烧透的则丢在一边。
最后几窑是第四天封的,打开窑门的瞬间,众人都眼前一亮 。
里面全是泛着黑色冷光的木炭,轻轻敲击还能听到清脆的回声,像敲在钢铁上一样。
“这叫钢炭!” 林呈给这种炭取名。
大家小心翼翼地把钢炭取出来,整齐地装进麻袋里。
几窑炭收完,林呈问众人道:“烧炭的法子你们都看在眼里,应该都学会了吧?”
“学会了!” 众人异口同声地回答。
烧四天,封住孔洞,放几天再取出来。
“那就好,回头你们可以自己去烧炭,记住,一定要选有水源的地方 ,这样一旦起了火,可以用水浇灭。”
“这些炭明天去镇上卖掉,咱们能赚钱过冬了!”
众人扛着装满木炭的麻袋,喜笑颜开的回到家。
没烧透的木柴也一并带回去,正好当柴火烧。
第二天。
天刚亮,林呈就和大哥林山、林知礼等七人,赶着两辆牛车出发了。
车上装着将近两千斤钢炭。
大雪已经停了,积雪有一根手指深,牛车行在路上不打滑,正是出行的好时候。
等雪融化,路面全是泥巴,反而难走。
众人都穿着皮毛衣服,走了没多久就热得受不了,纷纷摘下皮帽,解开外套的上盘扣。
两个时辰后,终于到了镇上。
小镇上只有一条主街,两侧分布着十余家商铺,街上行人不多。
林呈提着一篮子钢炭,带着林山挨家推销 从杂货铺到山货行,再到小饭馆,全问了个遍。
最后以五文钱一斤的价格,卖出去四百斤。
这些店铺买炭多是自己用,对炭的需求量不大,要是价格再高,他们宁愿买一文钱两三斤的普通木炭取暖。
“走,去铁匠铺。” 林呈道 ,这才是他今天的主要目标客户。
铁匠铺老板一开始还带着几分不耐烦,直到林呈递过去一斤钢炭让他试用。
铁匠将钢炭放进炉子里,没一会儿就眼睛一亮:“这炭火力足,还不起浓烟!打出来的铁都更锋利了!”
“我要五百斤,就按你说的五文一斤!” 铁匠干脆地说 。
刚才林呈向其他店铺推销时,他早就看在眼里,知道这钢炭的价格。
“成交!”
一条街走完,一共卖掉九百斤钢炭,收入四两五钱银子。
看着车上还剩下的一千一百多斤炭,林山忍不住问:“剩下的卖给谁?”
“茶楼酒肆还没去呢。” 林呈笑着道。
两人又跑了一趟茶楼酒肆,又卖出三百多斤。
剩下的钢炭,林呈带着众人去了镇上的富人区,挨家敲门询问。
有的富户嫌他们麻烦,骂了一顿将他们赶出来。
但更多富户见钢炭质量好,愿意买几十斤回去用 , 没一会儿,剩下的钢炭就全卖完了。
这次卖炭总共收入十两银子。
林呈没留钱,全用来买了粗粮 ,买了几百斤,又带着众人在小饭馆吃了碗热面条,才赶着牛车往回走。
村里不少人都在村口等着,见到他们回来,立马围上来追问:“怎么样?卖出去了吗?”
有人伸手摸了摸牛车上的麻袋,摸出里面不是碳而是粮食,顿时乐开了花,大声喊道:“卖出去了!这里面装的是粮食!”
众人激动得吵吵嚷嚷,林呈几人根本插不上话。
等大家情绪稍微缓和,林山才把卖炭的经过和收入说了一遍。
听闻钢炭能卖五文钱一斤,众人都高兴得挥起拳头:“两三斤炭就能换一斤粮,这炭真值钱!”
林呈原本还以为他们会不乐意。
烧炭辛苦,需要日夜守着添柴火,半个月才能烧一窑,一窑炭也只能卖二两多银子,全是苦力钱。
可看大家的样子,对这个结果已经很满意了。
不少人当即就跑回家,拿上工具去山上砍柴、找地方挖窑洞。
“你家准备挖几个窑洞?”
“我家挖三个,你们呢?”
“我家人多,准备挖四个!”
众人一窝蜂地往山上跑,没多久就把村子附近几座山上的好地方全占完了。
林呈和林山把带回的粮食分了一部分给巡逻队的人。
这些炭是大家一起烧出来的,之前就说好了,卖了钱全给巡逻队的人发放。
每个人发了五斤左右,剩下的全赊欠给了缺粮的流民,等流民们把这些赊欠的补上后,再发放给巡逻队的人。
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 , 刚进门,就被林老头堵了个正着。
林老头带着几个孙子刚从山上回来,脚上全是泥,脸色铁青,指着林呈兄弟就骂“那些炭能卖五文钱一斤,你们怎么不提前回家说一声?
等我们知道后再去山上找地方,好位置全被人占了!往后走了两座山,都没找到合适的地方!”
林呈愣了一下,试着提议:“烧炭晚上还得有人守着,要不咱们家就别凑这个热闹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不当官了,逃荒保命要紧!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不当官了,逃荒保命要紧!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