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春。
短短数月之间,荆州南阳、南郡一带的世家豪族圈子里,悄然流传起两样新奇之物。
一是名为“流云锦”的丝绸。其纹样繁复华美,前所未见,光泽流转如云霞,更妙的是色彩鲜艳持久,据说是用了秘法染制,价格堪比黄金,却依旧供不应求。
二是名为“烧春”的烈酒。其性烈如火,入口如刀,醇香浓郁,远非当下寻常浊酒可比。不仅深受好酒之人追捧,更有军中将领将其视为御寒疗伤的圣品,私下求购者甚众。
这两样宝贝,皆出自一个新兴的、名为“金鳞”的商号。商号主人神秘莫测,无人得见其真容,只知其手下办事之人精明干练,货物渠道把控极严。
“金鳞”商号的后院,实则是黄月英在城外购置的一处僻静庄园。此刻,七岁的黄月英(虚岁八岁),正站在新建的、由典韦亲自带人看守的工坊内。
工坊里,几名被“雇佣”(实为月英通过典韦救下的落难工匠及其家眷,签了死契,绝对可靠)的工匠,正按照她提供的图纸,小心翼翼地操作着改良后的提花机和一套铜制蒸馏装置。
看着一匹匹华美的“流云锦”走下织机,闻着空气中弥漫的浓郁酒香,月英心中并无多少喜悦,只有一种“计划正在推进”的冷静。这些财富,不过是未来宏大蓝图的基石。
“小娘子,账目清点完毕。”一个面容精悍、名叫黄谷的中年人恭敬地呈上竹简。此人是黄家庄户出身,读过几天书,头脑灵活,被月英提拔为明面上的商号管事。
月英接过,快速浏览。上面的数字足以让任何一个汉末商人疯狂,但她只是轻轻颔首:“嗯。按之前吩咐,七成利润,秘密购入粮食、生铁、皮革,分别存入我们在各处设置的隐秘仓库。两成继续投入工坊扩大和匠人培养。剩下一成,作为流动资金和……‘特殊’开支。”
“特殊开支”,指的是用于搜集情报、结交各地游侠、以及在流民中挑选可造之材进行初步培养的费用。这件事,由典韦负责,极为隐秘。
“是。”黄谷躬身应道,看向月英的目光充满了敬畏。他至今仍觉得不可思议,这一切竟是由眼前这个尚未总角的小女郎在幕后主导。
这时,典韦从外面大步走进,低声道:“小娘子,按您的吩咐,这几日我们在颍川一带撒下的人,留意到一位名叫郭嘉的先生,如今在袁绍麾下,但似乎并不得志,常有离去之意。”
郭嘉!月英眼睛一亮。
建安二年,郭嘉二十七岁。此时他应该已经离开了袁绍,正处于投奔曹操前的空窗期,或许正在颍川老家,或许已在前往许都的路上。这可是未来的“鬼才”,曹操早期最重要的谋士之一,算无遗策,可惜天不假年,于征乌桓时病逝。
若能在此刻截胡,不仅为未来蜀汉增添一顶级智囊,或许还能凭借“诺亚方舟”中的知识,想办法改善他的体质,逆天改命!
“可知他具体行踪?”月英立刻问道。
“探子回报,三日前,有人见他在阳翟(颍川郡治)一家酒肆中出现,似乎……盘缠将尽。”典韦回道,语气有些古怪。名满颍川的郭奉孝,竟会困顿至此?
月英当机立断:“典大哥,准备一下,我们即刻出发,去阳翟!”
数日后,颍川郡,阳翟城内。
一家还算整洁的酒肆二楼雅座,月英一身男童打扮,穿着普通的细麻布衣,正小口啜饮着清水。典韦如同一尊铁塔,沉默地立在她身后,引得酒保和零星酒客频频侧目,不敢靠近。
她的目光,落在临窗一个独坐的青衫文士身上。
那人约莫二十七八年纪,面容略显清癯,带着几分酒色过度的苍白,但一双眼睛却异常明亮,顾盼间透着洞察世情的慵懒与不羁。他面前只放着一壶最普通的浊酒,一小碟豆子,自斟自饮,姿态潇洒,仿佛身处琼楼玉宇,而非这市井酒肆。
正是郭嘉,郭奉孝。
月英静静观察着。历史上的郭嘉,性情通达,不治行俭,但才华盖世。如何接近他,并让他对一个七岁孩童的话感兴趣,是个难题。
只见郭嘉饮尽壶中最后一滴酒,意犹未尽地咂咂嘴,伸手入怀摸索了半天,却只掏出几枚五铢钱,显然不够再沽一壶。他自嘲地笑了笑,也不以为意,起身便要离开。
时机到了。
月英对典韦使了个眼色。典韦会意,走到柜台,取出一小坛密封的“烧春”,又让酒保切了一盘熟肉,径直走到郭嘉桌前,瓮声瓮气地道:“这位先生,我家小公子见先生雅致独饮,特赠薄酒一坛,聊助酒兴。”
郭嘉一愣,看了看典韦那凶神恶煞却又恭敬的神态,又顺着他的目光,看到了不远处桌旁那个粉雕玉琢、眼神清澈的“小公子”。
他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化为饶有兴味的光芒。他并不推辞,哈哈一笑,重新坐下:“既蒙厚赠,嘉却之不恭了。”拍开泥封,一股浓烈醇厚的酒香瞬间逸出,郭嘉鼻子一动,眼中精光大盛,“好酒!竟是前所未闻之佳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平定东夷后,我与卧龙去种田请大家收藏:(m.20xs.org)平定东夷后,我与卧龙去种田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