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七年(公元202年),春。徐州,下邳城外。
一队打着“金鳞”旗号的商队,正在驿站休整。这支商队规模不大,但护卫皆眼神精悍,行动间颇有章法。为首的管事名叫黄浒,是黄谷的侄子,精明能干,深受月英信任。他此行的明面任务是采购徐州特产的海盐和一种名为“石炭”(煤)的矿物,实则还肩负着秘密使命——接触并尝试招揽此时正郁郁不得志的猛将张辽。
张辽,字文远,并州雁门人。先后跟随丁原、董卓、吕布,吕布败逃后归顺曹操。但此时曹操正忙于对付袁绍残余势力,对原吕布部将并未完全信任,张辽被置于徐州,职位不高,颇有些壮志难酬。
黄浒通过当地眼线,得知张辽今日会来此驿站附近巡查,便故意在此“巧遇”。
果然,晌午时分,一队曹军骑兵驰来,为首一员将领,年近三旬,面容刚毅,目光沉静,正是张辽。他见驿站有商队,便按惯例上前盘查。
黄浒连忙上前,恭敬行礼,递上路引凭证:“将军,小人是荆州‘金鳞’商号管事黄浒,途经宝地,采购些货物,绝无不法之事。”
张辽查验路引无误,又看了看商队护卫,眼中闪过一丝讶异。这些护卫看似普通,但站位、眼神,都透着一股精锐之气,绝非寻常商队护院可比。“‘金鳞’商号?可是那售卖‘流云锦’与‘烧春’的‘金鳞’?”张辽问道,他亦听说过这个近年来声名鹊起的商号。
“正是。”黄浒笑道,“将军也知我商号薄名?若将军不弃,小人这里带有几坛上好‘烧春’,愿赠予将军与诸位军爷,聊表敬意,也算结个善缘。”说着,便让人搬来一小坛酒。
张辽本是豪爽之人,见对方客气,又久闻“烧春”之名,便未推辞,命手下接过。他并未立刻饮用,而是看似随意地问道:“如今北方战乱未平,商路艰难,贵号竟能通行南北,着实不易。”
黄浒叹息一声:“乱世求存,无非是小心谨慎,广结善缘罢了。我家东家常言,经商亦是做人,但求无愧于心,若能以微薄之力,稍解民生疾苦,便是大善。故而商号所行之处,若遇灾荒流民,常会施粥赠药。”
张辽闻言,神色微动。他辗转多地,所见诸侯、豪强,多是争权夺利,何曾听过一个商贾有如此胸怀?“贵东家……倒是心怀仁义。”
黄浒趁机道:“我家东家虽年少,却常感慨天下纷乱,百姓流离,只恨自己力薄,不能荡平寇乱,还世道太平。”他这话半真半假,却正好戳中了张辽心中的抱负。
张辽沉默片刻,他何尝不想建功立业,平定乱世?只是未遇明主,如今在曹操麾下亦不得志。他看了看那坛“烧春”,又看了看黄浒,忽然道:“替我谢过贵东家赠酒。若有机会,张某倒想见识一下,是何等少年英杰,能有此等胸怀。”
他没有多说,但语气中的感慨与一丝向往,却被黄浒敏锐地捕捉到。
“一定,一定!小人定将将军之言带到!”黄浒心中暗喜,知道初步的印象已经留下。
张辽带队离去后,黄浒立刻修书一封,将此次接触的细节飞鸽传书送回荆州。
月英在荆州收到消息,亦是欣喜。张辽乃世之名将,有勇有谋,若能招致麾下,无疑是一大臂助。虽然现在时机未到,但这条线已经搭上,未来可期。
她提笔回信,指示黄浒:“保持联系,不急于求成。可借贸易之便,偶尔提供些无关紧要却又能惠及张辽及其部下的便利,如平价盐铁、御寒衣物等,润物无声,积攒情谊。待北方有变,或其处境艰难时,再伺机而动。”
“金鳞”的触角,在招揽天下英杰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喜欢平定东夷后,我与卧龙去种田请大家收藏:(m.20xs.org)平定东夷后,我与卧龙去种田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