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冬。夏口。
长江在这里变得开阔,水势浩渺。此刻,江面上帆樯如林,旌旗蔽空。江东水师的楼船、艨艟、走舸,与来自江夏的刘琦残部、以及月英诸葛亮麾下新组建的水军船只联营结寨,连绵数十里,声势浩大。空气中弥漫着桐油、缆绳和江水特有的腥气,夹杂着士卒操练的号子与战鼓声,一派大战将至的肃杀景象。
孙权乘坐的巨大楼船“长安”号抵达夏口,周瑜、鲁肃、程普、黄盖、甘宁等江东文武重臣尽数随行。为示尊重与联盟诚意,月英与诸葛亮亲自乘坐一艘装饰着“金鳞”标识的快船,前往江心迎接。
当两船靠拢,跳板搭就,孙权首次见到了这位传闻中“智勇双全、貌若仙子”的黄月英,以及她身旁那位气度沉凝、羽扇纶巾的夫君诸葛亮。
孙权年纪虽轻,但面容沉稳,眼神锐利,自有王者气度。他拱手为礼,声音洪亮:“久闻孔明先生与月英夫人大名,赤壁之前,长坂扬威,以寡敌众,挫曹军锐气,权钦佩不已!今日得见,果然名不虚传!”
月英今日身着素雅的月白深衣,外罩一件银狐裘披风,发髻简单挽起,斜插一支碧玉簪,虽不施粉黛,却肌肤莹润,眸若星辰,立在船头,江风吹拂衣袂,真如凌波仙子一般。她与诸葛亮一同还礼,姿态从容。
诸葛亮微笑道:“孙讨逆(孙权时被曹操表为讨虏将军)过誉。保境安民,份所应当。今曹贼势大,非一家可敌,幸得吴侯与都督不弃,挥师来援,两家合力,方有胜机。亮与内子,愿倾力配合,共破强敌。”
周瑜站在孙权身侧,目光掠过月英那与“黄英”一般无二的清澈眼神,心中复杂难言,但面上依旧保持着得体的微笑与都督的威仪。
当晚,孙权在“长安”号上设下盛大宴席,款待月英、诸葛亮、赵云等荆州方面代表。江东众将作陪,甘宁见到月英(黄英),更是激动地举杯致意。
酒过三巡,气氛看似热烈,但双方都清楚,真正的博弈才刚刚开始。孙权放下酒杯,看向诸葛亮,语气变得郑重:“孔明先生,曹贼挟天子以令诸侯,兵多将广,此番南下,志在必得。我江东与贵方既已结盟,当同心戮力。不知先生对于破曹,有何高见?”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诸葛亮身上。周瑜更是凝神细听,想看看这位“卧龙”究竟有何等能耐。
诸葛亮羽扇轻摇,不疾不徐地道:“曹操之众,远来疲惫,不习水战;且北土未安,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其后患。此其一也。荆州之民,迫于兵势,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指刘备,此处可虚指或忽略,或改为‘与我军’)协规同力,破曹军必矣。曹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
他并未直接说出具体战术,而是从大势、人心、后勤等方面分析了曹操的弱点与己方的优势,格局宏大,眼光长远。这番论述,既肯定了联盟的必要性,也暗示了战后荆州归属的问题(鼎足之势),可谓滴水不漏。
周瑜眼中闪过一丝激赏,随即接口,将话题引向具体军事部署:“孔明先生高论,瑜深以为然。然破敌需具体方略。瑜观曹军,舍鞍马,仗舟楫,欲与我争衡江湖。今北土未平,舍鞍马而就舟楫,非其所长。又今盛寒,马无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
他提出了利用曹军不习水战、水土不服等弱点,寻求决战的主张,自信满满。
月英此时轻声开口,声音如同清泉滴落玉盘,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公瑾兄之策,正合兵家之道。曹军连锁战船,虽显稳固,实则作茧自缚,最惧火攻。然长江气象万千,火攻成败,系于东风。妾身近日夜观天象,推演历法,料定冬至前后,必有持续东南大风!此乃天赐破曹之良机!”
她此言一出,满座皆惊!周瑜更是霍然抬头,难以置信地看向月英。借东风之事,他心中虽有期盼,但能否出现,何时出现,皆属天意,难以预料。月英竟能如此笃定?
月英迎着周瑜探究的目光,坦然回视,眼神清澈而自信。她自然不能说是“诺亚方舟”提供了精确的气象数据分析,只能托于天象历法。
鲁肃惊喜道:“若果有东南风,则公瑾之火攻计成矣!”
孙权拍案决断:“好!既如此,破曹之事,便全权委托公瑾!孔明先生、月英夫人,陆上防务与策应,便劳烦二位!我江东与荆襄,生死同命,共抗国贼!”
“生死同命,共抗国贼!” 席间众人齐声应和,声震船舱。
联盟的最高战略就此定下。宴会之后,双方高层又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军事协调。周瑜主导水军布置,策划黄盖诈降、火攻连环之计;月英与诸葛亮则负责协调岸上防御,安排赵云骑兵策应,并利用“神机营”的部分能力,协助观测天气,传递信号。
与此同时,江北乌林,曹操大军营寨连绵百里,灯火通明,与南岸的紧张备战形成鲜明对比。曹操踌躇满志,认为扫平江南在即,却不知一场决定天下命运的烈火,即将在东南风的助力下,将他吞没。
赤壁之战,已箭在弦上。
喜欢平定东夷后,我与卧龙去种田请大家收藏:(m.20xs.org)平定东夷后,我与卧龙去种田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