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专家检查了净化器,发现其固件已被篡改,增加了一个隐蔽的数据抓取和上传模块。它能捕捉周围环境中极其微弱的特定电磁信号(比如那个脉冲),并将其加密上传。
这个后门是如何被植入的?是通过网络攻击?还是物理接触?
调查发现,老教授的孙子放寒假时,曾拿净化器去一家小电脑店清过灰、升级过固件,说是运行变慢了。那家电脑店背景复杂,店主有黑客前科,但目前已关门歇业,人去楼空。
显然,对手利用了各种看似普通的日常渠道,悄无声息地布下了他们的耳目。
这个设置在生活区的接收点,比实验中心内部的那个警报器接收器更隐蔽,更不易被察觉。
它捕捉到的脉冲信号,内容是什么?是启动指令?还是“样本”的状态报告?
更重要的是,这个信号接收点的存在,是否意味着“样本”根本不在防守森严的实验中心内部,而是就藏在人员相对混杂的职工生活区?!
排查重点瞬间转移!
生活区人口密度大,人员结构复杂,出租房、小仓库、地下室众多,排查难度极大。但目标范围的缩小,带来了新的希望。
警方以消防安全检查、人口普查等名义,开始对生活区进行地毯式的秘密排查。重点是那些近期新租住的、有技术背景的、或行为异常的住户,以及所有可能存放特殊设备的空间。
倒计时:第十天。
排查工作仍在紧张进行,尚未发现明确目标。
沈锐在横店,感觉自己就像一个远离风暴中心的指挥者,能感受到那边的惊涛骇浪,却无法亲身参与。他只能不断给技术队施加压力,要求他们从已捕获的接收器和净化器模块中,提取更多关于信号特征、激活条件的信息,试图预测对手下一步的行动方式。
晚上,他独自在办公室,再次翻看所有与“暗影旅店”和“收藏家”相关的卷宗。从横店的林薇薇案开始,到斯特兰奇的覆灭,再到如今的省城危机,这条线绵延漫长,对手总是快一步。
他的目光落在“收藏家”这个代号上。
高价收购、只问来源、不计后果……这种风格,不像国家行为体,更像是一个疯狂的私人收藏家,或者一个拥有无限资源的偏执狂。
他为什么要“样本”?只是为了拥有?还是为了使用?
如果他只是想拥有,为何“暗影旅店”要如此大动干戈地布置倒计时?
除非……“收藏家”的目的不仅仅是拥有,他要在某个特定时间点,使用这个“样本”,完成某个“仪式”或者“实验”?
而同步辐射光源,就是他选定的“祭坛”或者“催化剂”?
倒计时的终点,就是那个时刻?
想到这里,沈锐感到一股寒意。他拿起电话,再次接通专项组。
“我有一个想法……‘收藏家’可能是个极其自负、追求完美和仪式感的人。他选择同步辐射光源,不仅仅因为它的功能,可能更因为它代表了一种人类科技的巅峰。他要在这种地方,完成他的‘杰作’。”
“如果我们找不到‘样本’,或许我们可以……提前‘激活’它?”
电话那头愣住了:“提前激活?什么意思?风险太大了!”
“不,不是真的激活。”沈锐冷静地说,“我是说,制造一个假象。制造一个‘样本’已经被意外激活或者被警方控制的假象。打乱他的节奏,逼他提前行动或者露出破绽。”
“这是一步险棋。”对方沉吟道,“如果被他识破,可能会导致他采取更极端的行动。”
“但我们现在被动防御,时间不在我们这边。”沈锐坚持道,“我们需要掌握一点主动权,哪怕只是一点点。”
专项组经过紧急评估,最终同意了沈锐这个大胆的策略。一个精心策划的“欺骗行动”方案迅速制定出来。
第二天,省城当地一家影响力有限的科技媒体,“意外”刊登了一篇不起眼的短讯,报道称先进同步辐射光源实验中心某实验室近日在进行常规设备调试时,发生轻微辐射泄漏警报,已迅速处置,未造成人员伤亡和污染,疑似某辅助冷却系统稳压阀故障导致压力波动引发误报云云。
这则消息写得含糊其辞,像是为了应付差事的官样文章,很快淹没在海量的网络信息中。
但在当天晚上,技术队监控到,那个设置在生活区的、被控制的智能空气净化器接收点,再次向海外云服务器发送了加密数据!数据量极其微小!
几乎同时,专项组捕捉到“暗影旅店”某个备用通讯频道有极其短暂的活动迹象,似乎在验证什么。
鱼饵撒下去了!
对方是否上钩?
倒计时:第七天。
整个行动组屏息以待,等待着迷雾中的对手,是否会因为这一丝微弱的、逆向燃起的火光,而显露出踪迹。
最后的博弈,已经进入最危险的阶段。
喜欢西湖谜案请大家收藏:(m.20xs.org)西湖谜案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