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巧妙地暗示了瓶颈,也抬高了价值。
孙掌柜拿起一块香皂仔细嗅闻,又在手上试了试泡沫,眼中难掩惊讶和兴奋,不住声地说:“此物若运往江南,乃至海外,必是奇货!单员外,不知这买卖……”
单元庆摆摆手:“孙掌柜莫急。此物乃军需民用之要品,产量有限,优先供应本地。外销……需得镇守府批准。不过嘛,”
他话锋一转,压低声音,“刘某正在城西投建一座‘精炭窑’和一座‘琉璃坊’,用的就是工坊传出来的法子。若孙掌柜有兴趣,待我这边的琉璃烧制出成色更好的器物,咱们再谈合作如何?江南的销路,可全赖孙掌柜了!”
他抛出了更大的诱饵——未来潜力无限的琉璃器!
孙掌柜一下子心扑通扑通的跳了起来,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发财机会。
他立刻意识到,与单元庆合作,抢占琉璃制品的江南甚至海外代理权,将是天大的商机!
“单兄,此事必须带着兄弟,需要多少定银,单兄尽管开声!”
……
城西河湾,单元庆投资的琉璃坊内炉火正炽。
邓铁牛派来的几位匠人正在混身足汗忙碌着,这是最新一轮的熔炼。
原料是淘洗得更精细的石英砂、精炼的高岭土、加入软锰矿粉脱色,燃料则是单元庆自家窑厂产出的优质精炭。
经过一天一夜的煅烧,窑炉缓缓冷却。当窑门打开,工匠们小心翼翼取出坩埚,敲开外层时,一阵低低的惊呼响起!
这一次,坩埚内的玻璃液凝结后,呈现出一种更为纯净的淡青色,气泡显着减少,透明度大大提高!虽然距离晶莹剔透还有差距,但已经能清晰地透过它看到对面的物体轮廓!
更令人惊喜的是,一位心灵手巧的吹制匠人,成功吹出了一个形状相对规整、壁厚均匀的小花瓶!
虽然表面还有些许波纹和微小气泡,但在阳光下,它已经能折射出迷人的光彩!
“成了!这次真成了!”单元庆捧着这个略显粗糙却意义非凡的琉璃花瓶,激动得手都在抖。他知道,真正的财富之门,正在向他打开。
他立刻派人去请孙掌柜,同时,也向镇守府报喜。
当然,核心的配方和工艺细节,在邓铁牛的严密监督下,依然牢牢掌握在刘体纯的工坊匠人手中。
江南商人的涌入,带来了银钱、货物、技术和新的视野。沧州市面空前繁荣:
粮行里,江南运来的稻米与山东本地的麦粟同台竞争,粮价趋于稳定。
铁器铺中,本地粗铁与南方运来的铜料、锡料并陈,工匠们打造着更精良的农具和……兵器胚子。
药铺内,北方的药材与江南甚至岭南的珍贵药材互通有无。
甚至出现了专门为江南商人服务的客栈、酒楼和牙行。
商人们的心态也在悄然变化,从最初的谨慎观望,到现在亲眼看到沧州的变化,心态已经完全不同了。
市场井然有序、税率相对低廉且明确、“秘坊”产品惊世骇俗、每天几队兵丁巡逻,严禁偷盗、抢掠……
许多商人不在等待,开始加大投入。
钱管事在确认了盐市规则和安全后,开始组织更大规模的淮盐北运。
孙掌柜则干脆在沧州租下了一个小院,作为“瑞锦祥”的临时分号,一面等待琉璃精品,一面开始小批量收购沧州棉花,尝试改良本地土布。
江南商人起初对北地“草莽”治下的商业环境颇多疑虑,甚至带着优越感。没有几个人相信,一直流窜的农民军将领会治理城市。
但沧州高效的商业管理、工坊展现出的技术潜力,以及刘体纯军队展现出的纪律性,让他们不得不收起轻视,开始认真对待这个新兴的市场和潜在的合作伙伴。
从某种程度上讲,沧州的城市管理已经超过了大部分华夏城市。
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变化在悄悄的滋生。
江南商人敏锐地嗅到了清廷即将对南方用兵的血腥气息。甚至,各种势力之间也会频繁爆发冲突。
表面平静的南方,水底下的暗涌正在酝酿中。
沧州刘体纯的存在,不仅是一个商机,更隐隐然成了乱世中的一处“避风港”。
与沧州建立紧密的商业联系,甚至在此投资产业,某种程度上也成为了一种分散风险、寻求退路的策略。
不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不仅仅是商人的做法,也是许多豪门大族的惯用手段。
私下里,已有商人开始打听在沧州购置产业、安置家小的可能性。
也有一些士家子弟开始向沧州、德州一带集中。
镇守府内,刘体纯听着负责商务的属官和邓铁牛关于江南商人涌入、市面繁荣以及琉璃坊进展的汇报,脸上并无太多喜色。繁荣是好事,但也是靶子。
手下的管理者,以他的几个亲兵加上原大明官吏为主。
刘体纯准备做一次“敲黑板”模式的讲话,他要慢慢的提高这些人的管理水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京城,我挡住了吴三桂和清军请大家收藏:(m.20xs.org)京城,我挡住了吴三桂和清军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