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府,此刻名义上归属了南京的弘光小朝廷。
原山东巡抚方大猷思前想后,最终选择了投靠南明,打出了“大明”的旗号。
然而,弘光朝廷鞭长莫及,自身难保,对济南的支援几乎为零。
方大猷手头兵微将寡,既要防备北面清军的虎视眈眈,又要弹压境内此起彼伏的流寇和趁乱而起的豪强,还要筹措粮饷维持摇摇欲坠的官府运转,焦头烂额。
济南城内外的景象,比京城多了几分混乱,少了几分秩序森严的压抑,但民生之苦更甚。
打着各种旗号的“义军”、“勤王军”乃至纯粹的土匪在乡间游荡,与方大猷的官军时有冲突,遭殃的却是百姓。
赋税名目繁多,层层加码,官府的催逼丝毫不比清廷统治区轻松。
运河上往来的商船,不仅带来货物,也带来了沧州的消息。
“听说了吗?沧州那边,刘……刘体纯将军治下,工坊开了许多,百姓有活干,有饭吃!听说连剃发都没强令!”
“是啊,还听说他治下规矩严,但从不拖欠工钱,还设了地方管着,不让当官的乱来。”
“唉,方巡抚倒是挂着大明的牌子,可咱的日子……还不如沧州那边安稳呢。要是刘将军……唉,能来就好了……”
这样的私语,在济南的茶馆角落、运河码头卸货的力夫间悄然流传。
对于普通百姓而言,无论是北京的鞑子朝廷,还是南京的弘光小朝廷,都显得遥远而无力。他们最切身的感受是眼前的混乱与困苦。
沧州传来的“有工做、有饭吃、秩序井然”的消息,如同黑暗中的一丝微光,吸引了无数渴望安稳生活的目光。尤其是那些在兵匪和官府夹缝中艰难求生的百姓,眼中燃起的不是对某个政权的忠诚,而是对能带来实际好处的治理者的期盼。
喜欢京城,我挡住了吴三桂和清军请大家收藏:(m.20xs.org)京城,我挡住了吴三桂和清军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