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载着从岭南收购来的稻谷,郑家庞大的船队经过近一个月的航行,终于浩浩荡荡地回到了泉州港进行最后的补给休整。数百艘巨舰再次云集,帆樯蔽日,彰显着无与伦比的海上权威。
在泉州郑氏府邸那间可眺望港口的议事厅内,郑家核心人物济济一堂。
郑芝龙坐于主位,双手搭在宽大的紫檀木椅扶手上,目光扫过几个儿子和兄弟——郑芝虎、郑芝豹、郑森等人。
“北边的粮食缺口,此番可以算是补上一些了。若航路通畅,可确保粮食无忧。”
郑芝龙缓缓开口,声音沉稳。
“但这一路,太过平静。刘体纯此人,不可小觑。他能在山东站稳脚跟,令清廷屡屡受挫,绝非侥幸。我担心,他虽水师羸弱,但难保不会在我船队卸货之时,行险一击,骚扰沿岸,或袭击分散的粮船。”
郑芝虎,性情勇猛悍烈,闻言立刻拍案而起,粗声粗气地说道:“大哥何必长他人志气!那刘体纯不过一陆上流寇,侥幸得势罢了!他那几条破船,给我郑家舰队塞牙缝都不够!他若敢来,正好一并收拾了,也让北边的鞑子看看,这海上,到底是谁家天下!”
郑芝豹也附和道:“二哥说的是。我郑家船队纵横四海,还怕他山东的几条小舢板不成?”
唯有年轻的郑森眉头微蹙,他虽不认同父亲可能与清廷媾和,但在战术上却极为谨慎,毕竟他是真正见过沧州军实力的。
略略思索,开口道:“父亲,二位叔父,刘体纯能造出那般犀利的火器,其工坊能力不容小觑。虽其水师新建,然兵法云‘以正合,以奇胜’。我等还是小心为上。”
郑芝龙赞赏地看了儿子一眼,随即做出决断,郑重说道:“森儿所言有理。小心驶得万年船。这样,此次北上船队,暗中调整。抽调出三十艘大型战船,替换掉同等数量的粮船。这些战船混编在船队之中,外观稍作伪装,但兵甲炮火齐备,由芝虎统领。若沧州水师当真不堪,则平安无事;若其敢露面挑衅,便以雷霆之势,一举歼之!也好绝了日后可能有的麻烦。”
“好!大哥放心!此事包在我身上!”郑芝虎兴奋地抱拳领命,眼中满是好战的火焰。
十日后,经过充分补给的庞大船队再次启航北上。
这一次,船队中悄然隐藏着一支由郑芝虎指挥的、随时可以露出獠牙的突击力量。
船队沿着海岸线北上,进入黄海、东海交界水域。
果然,偶尔能远远望见沧州军那种小型的哨船在海上游弋。
但这些哨船一见到郑家铺天盖地的帆影,立刻如同受惊的兔子,掉转船头,拼命向远海或近岸复杂水域逃遁,速度倒是颇快,丝毫不敢靠近。
郑芝虎站在旗舰“镇海号”的船头,用单筒望远镜观察着那些狼狈逃窜的小黑点,不由得哈哈大笑道:“看!我说什么来着?刘体纯的水师,就是一群无胆鼠辈!见到爷爷们的船,跑得比兔子还快!”
船队中的其他将领和水手见状,也是哈哈大笑,紧张的气氛为之一松,纷纷放下了悬着的心。原本还有的一丝紧张气氛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对沧州水师毫不掩饰的嘲讽和鄙夷。
“还以为有多厉害,原来就是些望风而逃的货色!”
“怕是连我一炮都接不住!”
“看来这北方的海面,还是得靠咱们郑家来巡弋!”
如此情形,一路延续。沧州军的小船或一两只,或两三只,都是远远的一露面,随后逃之夭夭。
郑家船队几乎毫无阻碍地穿过渤海海峡,进入了相对平静的渤海湾,直至抵达此行的终点——天津塘沽港。
整个航程中,莫说沧州水师的主力,就连像样点的战船都没见到几艘,仿佛沧州军彻底放弃了海上,龟缩于陆地一般。
大批清军闻讯赶来,封锁了码头附近区域。
船队开始有序卸货,将一袋袋救命的稻谷运往岸上。
郑芝虎志得意满,一方面觉得大哥过于谨慎,另一方面也觉得此行无惊无险,甚是无聊。
他吩咐手下保持警戒,自己则开始琢磨着回程时,是否可以向大哥建议,干脆派舰队到山东近海炫耀一番,进一步震慑刘体纯。
郑家船队抵达天津的消息,第一时间传到了京城。
天津塘沽的八百里加急快报,如同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紫禁城内激起了千层浪。
信使风尘仆仆,将郑家庞大船队安然抵达、正在卸货的消息,直接呈送到了摄政王多尔衮的案头。
暖阁内,多尔衮仔细阅读着塘报上的每一个字,尤其是关于郑家船队规模、舰船形制的描述。
他那张向来威严沉静的脸上,竟难以抑制地露出了惊喜交加的神色。他猛地站起身,拿着塘报在阁内踱了几步,目光灼灼。
“好!好一个郑芝龙!好一支海上王师!”他连声赞叹,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亢奋。
他立刻吩咐内侍:“传范文程、宋超、刚林、还有几位议政王大臣,速速进宫议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京城,我挡住了吴三桂和清军请大家收藏:(m.20xs.org)京城,我挡住了吴三桂和清军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