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念成每天总要傻那么一会儿,两眼痴痴傻傻的,不知心里在想什么,一会儿傻笑,一会儿生气的。
营里关于布芙的事情,他都亲力亲为,不假手于人,比如每天亲自打扫布芙的营帐,比如每天亲自照顾布芙的宠物“一边去”。
徐有财被顾念成指使的团团转,今天想起个物件,让徐有财置办回来,等着阿布回来就能用上,明天想起个吃食,让徐有财多屯一些,等着阿布回来吃。
八营的兄弟们觉得,布芙再不回来,顾念成就魔怔了,又疯又傻的。
布芙和八营都同样的期待着团聚的日子,等着等着却等来了一道秘旨,命陆文铮代永泰帝参加东兀的“冬仓节”,顺便对于两国的十年之约表个态度。
大兀受大夏文化的影响,节日与大夏相近,重视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每年腊月十五,是大兀特有的“冬仓节”,在年之岁尾,最后一个月圆日,感谢上苍赐予一年的丰衣足食,祈祷来年五谷丰登,酒肉满仓。
冬仓节前后几日都很热闹,全国的商贩、店铺都施展出看家的本事招揽生意。
东兀皇家的“冬仓祭礼”更是精心准备,盛大隆重。
如果说春节是一年中最大的节日,那冬仓节就是第二大节日。
如果说春节是所有人往家走,一家团圆的日子,那冬仓节就是所有人都往外走,举国欢庆的日子。
大兀国没分裂前,大兀皇帝都会借着冬仓节邀请各国国君前来观礼,逐渐也就成了大兀国与邻国外交的节日。
大兀分裂成东兀和西兀后,大夏皇帝再也没收到东兀国冬仓节的观礼邀请。
那时,东兀国内忧外患,没有精力和财力准备冬仓祭礼,许多年都草草敷衍过去。
另外,西兀的奸细遍布东兀各行各业、各个角落,如果那时友邦国君受邀观礼,万一在东兀国境出点纰漏,岂不是引祸上身。
今年,大夏永泰帝突然收到邀请,有意亲自去一趟,无奈一众臣子全力阻拦。
最后决定,由陆文铮代为出使,陆文铮常年镇守三门关,三门关就在大夏和东兀国境边上,离得最近。
他去东兀谈两国的十年之约最为合适,既全了礼数,又避免了一国之君以身犯险。
说起两国的十年之约,要往上追溯四十年。
四十年前,大夏国和大兀国为争夺三门关险地,展开拉锯战,你占领,我就攻下,你攻下,我再占领。
夺而复失,失而复得,对峙时间长,消耗自然就多。
两国军力旗鼓相当,你来我往不相上下,就像拉锯一样,两年下来,伤耗了双方大量的兵力和财力。
再打下去也是粘粘乎乎,磨磨叽叽,谁也不能吃掉对方,谁也不愿意放弃。
于是,两国停战谈判了七个月,定下了十年之约:
两国握手言和,永结秦晋之好,三门关险地,大兀先守十年,十年后交由大夏再守十年,如此反复交替。
两国都各自藏着心思,都想握着三门关不放手,顾忌每逢战事老百姓受苦,又迫于对方军力的压力,第一个十年交接的时候也算顺利。
大兀守三门关的第二个十年的时候,当年的皇四子甯王,手刃亲父,谋权篡位,控制了大兀国的大半兵马,宁乐长公主借调母国大夏国的兵力,镇压叛军。
最终以伏鹿山山脉为界,大兀国一分为二,割据成西兀国和东兀国。
太子据东称帝,取国名东兀,沿用前朝国都,仍在漠阳,宁乐长公主封后。
皇四子甯王据西称帝,取国名西兀,建都平川。
大夏当年北上助大兀太子平叛,攻下了由甯王控制的三门关,一直未提归还一事。
大夏皇帝说东兀国初建,内忧外患,他身为东兀国君的岳丈,有义务助他一臂之力,帮他多守三门关几年。
东兀帝明知大夏帝趁火打劫,念在大夏毕竟助自己出兵平叛,况且当时的确没有多余兵力能守住三门关防住西兀。
再说,那时即便不愿意,也没有底气去和大夏一争,只能吃了这个哑巴亏。
后年秋天,就是又一个十年档口,大夏已经连着守了三门关十五年。
这次邀请大夏皇帝,也是要试探一下,大夏对于三门关十年之约的态度。
喜欢女将男兵请大家收藏:(m.20xs.org)女将男兵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