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启三年三月十二,科举如期举行。
杨慎如众考生一般,携带一应物什,在书童与护卫的簇拥下抵达考场,经查验后步入其中,参加这三年一度的京试大考。三日时光里,杨慎凝神作答,亦窥见自身不足。终究年少阅历尚浅,策论行文间稍显稚嫩,未能尽展胸中所学。考罢离场时,他身心俱疲却心潮翻涌,既因完成答卷稍感宽慰,又为察觉疏漏暗自警醒。
书童见他出来,急忙上前搀扶。一行人登车返回位于城西清贵坊的杨家宅邸。饶是杨慎已有引气四层的修为,仍觉精疲力竭,略作盥洗便沉沉睡去。
连续两日的休憩,令他稍复元气。这日,他伫立书房窗前,凝望庭院中几株盛放的玉兰,雪瓣在料峭春风里簌簌轻颤。碧落仙子那句清泠箴言犹在耳畔回响:红尘如舟,人心为舵。
恰在此时,书童捧来名帖:少爷,苏府遣人传话,舅老爷请您过府一叙。说着将名帖置于案上。
杨慎略一摆手:知道了,且去寻管家备些手信,随我去探望外祖母与舅舅。书童应声退下。杨慎转身入内更衣。
城东仁和坊苏府门庭气象如旧,底蕴犹存。杨慎递帖入内,绕过照壁,便见舅父已候在正厅石阶之上。数月未见,苏文轩身形依旧清癯,唯眉峰锁着的凝重之色,较之往昔更沉几分。
慎儿来了。”苏文轩眼底漾开真切的笑意,上前一步,将他从头到脚细细打量,“好!这两日可歇息妥当了?原想让你多缓两日,奈何你外祖母日日念叨,这才唤你过来。先去瞧瞧外祖母,再到书房寻我。”他抬手拍了拍杨慎的肩膀,掌心沉稳有力,透着由衷的欣慰与自豪。
杨慎心头暖意涌动,躬身深施一礼,便转身朝后院行去。
穿过一道精巧的月洞门,杨慎步入后院,只见外祖母正倚在廊下藤椅中,由丫鬟伺候着细品香茗。老人家一眼瞥见外孙,立时笑逐颜开,眼角皱纹都舒展开来,招手唤道:“慎儿,快过来让外祖母好好瞧瞧!”杨慎疾步趋前,撩袍欲跪行大礼,却被外祖母笑着拉住,只得顺势挨着她身侧坐下。
“外祖母,您身子可还康健?”杨慎语带关切。见老人家含笑颔首,她连忙问起科考情形,眼底满是殷切:“考得如何?可有几分把握?”
“外祖母放心,慎儿已然竭尽全力,余下的便看天意了。”杨慎温声应答,顺势提起考场见闻,“此番科考倒有不少趣事,说与您解解闷。”他刻意放缓语调,唯恐惊扰老人,“有位学子被分在臭号旁侧,那气味熏得人头晕目眩,他硬是苦熬了三日。待考完踏出贡院,竟当场呕了起来,引得周遭哄笑者有之,摇头叹息者亦有之。孙儿远远瞧着,只觉啼笑皆非。”
外祖母听罢,先是一怔,随即咯咯笑出声来,眼角皱纹都舒展成了细线:“哎哟,这后生可真遭罪!不过慎儿,你年纪轻轻就受这份苦,外祖母心疼着呢。”她伸手轻抚杨慎脸颊,眼中满是怜惜,“你才十八,比旁人都小,那考场里又闷又挤的,可没少受罪吧?往后多歇歇,莫累坏了身子。”杨慎心头一热,只含笑点头,未再多言,免得老人家更添忧虑。
看望过外祖母,杨慎依约到外院书房寻舅舅苏文轩。苏文轩让其坐下,开口问道:“慎儿,你对殿试可有几分把握?”
杨慎起身,恭敬道:“寒窗十年,皆为今朝。慎儿必将尽心竭力。”
“尽心竭力?”苏文轩摇摇头,示意其坐下说话,“殿试在即,转眼便至。此番陛下亲自主持,题目必直指当世心腹大患。你所言‘社稷黎庶’,方向不错,但若想真正在殿试上脱颖而出,答得切中肯綮,就需看得深些、想得透些。”
他身体微微前倾,声音压得更低:“当朝野上下,最大的变数是什么?是灵气!是修士!镇异司权柄日重,白云道长虽表面忠谨可靠,奏请陛下允准设立此司,让陛下的亲弟执掌监察寮,又收了扶乐郡王为徒……看似尊奉皇权,然修士之力,若聚于一处,自成体系,长此以往,岂是朝廷之福?”
“再者,”苏文轩目光如电,锋芒毕露,“军中修炼者渐多,陛下雄心随之而起,已有开疆拓土之念。然兵者,国之凶器,修士之力加持其上,更是双刃之剑。如今内政未靖,强敌环伺,世家大族又各怀异志——崔氏有后、有相,王氏门生故吏遍布朝野,谢氏军功赫赫盘踞一方,还有一个深藏不露、根基深厚的萧氏……陛下欲行非常之事,必先求内部稳固!如何平衡仙凡?如何约束修士之力,使其为朝廷所用,而非凌驾于朝廷之上?如何利用此力强兵拓土,又不至穷兵黩武,耗尽民力?如何在世家、勋贵、新晋修士、寒门士子之间,维系那危如累卵的平衡?”
一连串的问题,如同重锤,重重砸向杨慎心口。每一个字,都沉甸甸地直刺那即将到来的殿试核心——灵气复苏之下,这个庞大帝国将驶往何方?凡人皇帝,如何驾驭那日益膨胀的修士之力,以及这力量掀动起的、愈加汹涌的朝堂暗流与人心的旋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一念起万劫生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一念起万劫生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