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珩从鼻子里发出一声极轻的冷哼,像是寒冰碎裂的声音:
“你做得很好,反应迅捷,处置得也还算得体。以后但凡是关乎国师的事,无论巨细,哪怕是看似微不足道的蛛丝马迹,都要立刻、详尽地禀报于朕。老二……”
他顿了顿,语气中的冷意几乎要凝成实质,“他的心思是越来越活络,手也伸得越来越长了,是该好好敲打敲打,让他清醒清醒了。”
他沉吟片刻,脑中飞速运转。老二不是自诩风流倜傥、才学出众吗?
不是想靠“才华”和“深情”来吸引凌灵,顺便在文人中博取名声吗?
好啊,朕就成全你!给你一个“专心致志”读书上进的机会!
“赵德安。”
萧珩开口,声音恢复了帝王的威严与不容置疑:
“即刻拟旨。二皇子萧景琰,年少学浅,朕心甚忧。为使其潜心向学,修身养性,即日起,命其进入国子监,跟随祭酒及诸位博士,专心攻读圣贤典籍。在此期间,为免其分心,不必再上朝听政。朕会于每月末,亲至国子监或召其入宫,考校其功课进度。令他务必珍惜光阴,专心致志,莫要辜负朕的殷切期望。”
说着,他深邃的目光转向赵德安,那目光中带着审视与绝对的信任,缓缓补充道:
“德安,你去国子监,亲自给朕安排妥当。朕要知道,老二在里面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他读了哪些书,与哪些人交往过密,又说了哪些不该说的话……事无巨细,朕都要知道。”
赵德安感受到帝王那平静外表下压抑的怒火与深沉的戒备,心头猛地一凛,仿佛有寒气从脚底升起。
他连忙将身子躬成虾米状,声音无比恭敬地应道:“奴才遵旨!陛下放心,奴才定会安排得妥妥当当,挑选最机灵可靠的人手,绝不会有半分疏漏!”
---
另一边,萧景琰在凌灵被赵德安半请半拉地带走后,心里虽然因为计划被打断而有些悻悻然,但回想起自己刚才那番“情真意切”的表白,以及凌灵害羞到不知所措,以致“愣在原地”的反应,又不禁有些飘飘然。
他自觉已经在凌灵心中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只待日后慢慢发酵。
心情复杂的他,转身便去了母妃淑妃所居的长春宫。
自从柳盈盈在皇祖母寿宴上唐突冒犯了国师,淑妃也跟着倒了血霉,虽未直接参与,但也落了个“管教不严”、“纵容身边人”的罪名,被皇帝当众申饬,变相禁足在这长春宫里,颜面扫地。
萧珩自太后寿宴后,再未踏足过长春宫半步,连日常问候都冷淡了许多,这让一向骄纵的淑妃倍感恐慌、羞辱和怨愤。
她多次暗中传信给儿子,字里行间都是催促他想尽办法,务必挽回圣心,解除她的困境。
萧景琰一到长春宫,淑妃立刻屏退了左右。
他先是安抚了母妃焦躁的情绪,随即略带得意和卖弄地将自己在御花园如何“精心策划”的偶遇,如何“深情款款”地倾诉相思之苦,甚至如何“慷慨大方”地许以“侧妃之位”的事情,添油加醋、绘声绘色地描述了一番。
在他的讲述中,自动过滤掉了凌灵那毫不掩饰的冷漠和急于离开的态度,也弱化了赵德安及时出现打断的尴尬,只极力渲染凌灵如何“听得怔住”,如何“面露复杂”,必定是被他的“绝世风采”和“一片痴心”所震撼和打动。
淑妃听完儿子这番描述,一直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长长地吁出了一口憋闷许久的浊气,脸上也恢复了几分往日的神采。
她随即又想起了之前在御书房被凌灵摆了一道的事情,新仇旧恨涌上心头,忍不住咬牙切齿地低骂道:
“那个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小贱人!当初在御书房故意装神弄鬼,引得我误会她是陛下新宠,害得我当众出丑,丢尽了脸面!还被陛下厌弃,困在这四方天地里不得自由!如今看来,也不过是个眼皮子浅的货色,被我儿的才貌和皇子身份一晃,不就立刻晕头转向、倾心于你了?侧妃之位?哼!真是抬举她了!”
语顿,她拉着自己儿子的手道:“景琰,你必要乘胜追击,拿出你所有的手段来,务必让她对你死心塌地、非君不嫁!到时候她想进门,做我儿的侧妃,可没那么容易!必要让她卑躬屈膝、低声下气地来求我允诺!”
萧景琰脑海中浮现出凌灵那“呆愣”的模样,再结合母妃描绘的未来场景,顿时信心爆棚,仿佛已经胜券在握。
他挺直了腰板,信誓旦旦地附和道:“母妃放心!儿子省得!待儿子将她彻底拿捏在手心里,到时候,定要她跪在母妃面前,为当日之事磕头赔罪,任母妃搓圆捏扁!”
母子二人越说越是兴奋,完全沉浸在自己编织的、“未来凌灵伏低做小、他们扬眉吐气”的美梦之中,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二人已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中不知天地为何物。
萧景琰志得意满、脚步轻快地回到自己的二皇子府,还在回味着今日的“战果”,并筹划着下一步该如何“加深感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厄难飞升请大家收藏:(m.20xs.org)厄难飞升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