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宝玉昏迷在屋。
太医又判了,醒不来便要办后事的话。
贾府里忙得乱糟糟。
薛姨妈母女来帮忙。
老太太见了薛姨妈,看到宝钗鲜嫩如花的样子,又看看宝玉形如枯蒿。
一个生机勃勃,一个生机渐消。
反差太大了!
又听贾政说,薛姨妈含怒退亲。
既然亲事不成,人家母女还愿来帮忙。
说明还是亲戚,亲戚低头不见抬头见。
有些话不当面说清,捂在肚子里,会坏了亲戚的情份。
况且趁宝玉病重娶妻,说是冲喜,也是两种结局。
一是宝玉生,夫妻和美。
二是宝玉亡,宝钗孤苦。
私底下,有诓人成亲,也有坑人女儿的嫌疑。
为人父母,岂有不怒之理。
怎么看,我们家算是不厚道了。
老太太听儿子说,薛姨妈含怒退亲,心里更为不安。
此时,正在煎熬,都在盼宝玉醒过来。
见了薛姨妈,把话说透吧!
老太太含愧看向薛姨妈。
叹息着说道:“唉!我本以为花妖作祟,想着金玉良缘,压了那花妖,而今是我错了,差点误了宝丫头。”
薛姨妈依着宝钗的话说道:“老太太本是好意,只是孩子没那缘分,本是说,有玉才是良缘,而今失了玉,哪里还是良缘呢!”
贾母点头,想着玉在,宝玉丰清月朗,和宝钗自是好姻缘,而今玉去了,一枯一荣,如何相配!
正说着话,紫娟来禀,黛玉病得要去了。
贾母哭着说:“我实在没精力去看她了!你告诉她,不是我心狠,宝玉也只剩了一口气儿,亲孙子总比外孙女重些,我怕我去看她时,宝玉没了!”
说着痛哭起来。
心里叫苦,我活了古稀之年,唯剩下两个玉儿放心不下。
偏两个玉都病重,顾得这个,便顾不了那个,终要负一个!
负了宝玉,黄泉下,难见贾家祖宗。
负了黛玉,黄泉下,难见女儿女婿。
贾母急得痛哭!
王夫人也撑不住,一辈子只生了三个娃,珠儿元儿都去了,唯有宝玉。
而今宝玉也保不住了!
过了五十岁,孩儿们却一个个地去了!
王夫人想想老了老了,反而孤苦无依。
忍不住,也痛哭起来。
太太、老太太都哭了,别人不哭不好看。
一时间,想哭的不想哭的,都哭起来。
满堂哭声响,吓得正坐在书房里发呆的贾政,连滚带爬地冲了进来。
看到贾母在哭,心里突突,这是宝玉去了!
老年丧子,贾政也撑不住,心酸难禁,泪如雨下。
进得内屋,看宝玉还有气息,方定下心来。
先喝止丫头:“宝玉尚有气息,你们哭什么?”
内屋的丫头,吓得立即止了哭。
袭人抹了泪,也不敢再哭。
向贾政说道:“听到老太太、太太哭起来,我们也悲。”
贾政走到外面,先喝斥王夫人:“老太太哭了,你不劝也罢了!还跟着哭,难道宝玉有个长短,老太太的命,你也不顾了!”
王夫人连忙压下悲伤,来劝贾母。
宝玉真要去了,自个儿的余生,只能依赖老公了。
想老公对老婆好,老婆就得使劲地孝敬老公的妈。
哄好婆婆,老公自然开心!
老公开心,日子便好过些!
王夫人忙着劝慰贾母。
众人听了贾政的话,也都止了哭,都来劝贾母。
贾政向贾母泣道:“老太太保重些,儿子不孝,养了宝玉这玩意儿,若宝玉有个长短,老太太跟着伤心,儿孙不能让老太太老有所乐,儿子更难做人了!”
薛姨妈看着一家老少,皆不安宁。
想起宝钗讲的故事。
说是书上看到的记载。
薛姨妈想着书上记载,自个不识字,追根究源,我也难找。
莫若以我家老爷之名,说出来更可信些。
或许帮了宝玉,也未可知!
我的宝丫头冲喜不得。
那林姑娘听紫娟来禀,也是将死之人!
若依宝钗讲的那故事,用林丫头冲喜。
活了,双玉奇缘。
死了,宝玉阴间有伴,岂不两全其美!
若老太太动了心,成了事,也算是我功德一件!
打定主意,薛姨妈向贾母说道:“老太太等着宝玉醒来,也是难熬,我有个故事,讲给老太太听听,或许能帮助宝玉!”
贾母先听薛姨妈说讲个故事,心里不爽。
我家两玉,生死攸关。
你倒休闲,讲故事!
后听能帮助宝玉,立马来了精神。
连忙说道:“姨妈请讲。”
别说王夫人等,连贾政也看向薛姨妈。
宝玉九死一生,死马当活马医。
王太医让等待宝玉醒来再治,太煎熬了。
在等待之间,有什么方法,都可一试!
薛姨妈缓缓说道:“这故事,是我家老爷在时,遇到的一桩奇事,回来讲给我们听的!”
“我现在讲给你们听听。”——
喜欢红楼之宝钗重生请大家收藏:(m.20xs.org)红楼之宝钗重生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